第 1289章 开中法被废的真相(3 / 3)

太特么费事了!

试想一下,用一双脚,从内地走到边关长城附近,再走到沿海盐场、然后在走到内地卖盐。

这一趟走下来,最少七八个月时间。

扣了人吃马嚼——

还特么赚不到一倍的利润!

权臣会在乎这点银子吗?

来一个冰敬、碳敬,就不止这一点啊!

更别说——照例漂没……

就算是朱棣疏忽之下的那一次,开中法依旧没事。

因为食盐质量最好、运输最方便的两浙、两淮盐场,不在“交钱买盐”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苦脚商人的核心竞争力还在。

只可惜,遇上了三杨时代!

三杨通过推出“常股”、“兑支”、“存积制”、“代支”,将手伸向了非山东、福建、广东的其他盐场。

也就是说,主要针对的就是两浙、两淮的上等海盐。

这是砍向开中法根基的最重要一刀!

因为这里的盐最好,是百姓都爱买的高竞争力产品!

这一刀下去,边军的粮食问题,就开始不绝于史书了。

更绝的是——三杨拿走了军队手中的粮仓!

这特么就要命了!

到了弘治年间,叶琪再次砍向了开中法。

他规定盐商只需要缴纳了银子,就可以购买盐引!

至此,开中法彻底被玩坏。

分包的存在,就是朝廷花销的倍增。

底层苦哈哈手里落的仨瓜俩枣,上面支付的,可是以小目标为单位呢……

……

从此,大明粮价,尤其是北方粮价,开启了暴涨模式。

最后,至崇祯十四年,终于达到了历史顶峰——杂粮一斤粮食,一两银子!

到了万历末期,袁世振一招《十字纲法》,使得盐商成为世袭的私家传承制度。

至此,盐商们父死子继,过上了皇帝都过不上的美好生活。

那么,成为盐商的这群人,会是谁呢?

苦哈哈走脚商人张三,能拿到这泼天富贵吗?

想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