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5章 南洋之战二(3 / 3)

清二楚。

甚至,就在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利用季风,以及入港躲避台风等事情。

书中记载:

“中国下西洋船,以此为外府。

立摆栅墙垣,设四门更鼓楼。

内又立重城,盖造库藏完备。”

这一段,记载的是明军在当地修建城池的事情。

这是华夏自古以来,对南洋统治的法理基础!

“大宝船已往占城、爪哇等国,并先于暹罗等国回还船只,俱于此国海滨驻泊,一应钱粮皆入库内存贮。

各舡并聚,又分次前后诸番买卖以后,忽鲁谟斯等各国。”

这一段,则是记载的明军下西洋贸易的盛况。

就是这个记载,完全粉碎了——清蛆嘴里郑和下西洋是“拿着民脂民膏结万邦欢心”的污蔑!

“事毕回时,其小邦去而回者,先后迟早不过五七日俱各到齐。

将各国诸色钱粮通行打点,装封仓储,停候。”

看到了吗,清清楚楚的写着,商队汇集,将贸易利润装船,等待时机。

准备返回国内了。

“五月中,风信已顺,结宗回还。”

这里这是说明郑和船队,已经完全摸清楚了南洋的水文、洋流、信风、气候特点。

实际上,远洋航行,船是最不值钱的!

对于远洋航行来说,看不见、摸不着的水文情况、洋流变化、海洋深度、季风时间、气候特点(判断台风等)……

这些东西,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而刘大夏藏匿的,正是这玩意!

而明朝当时远洋航行有多鼎盛呢?

史书中的记载,无法让诸公知道其中之一。

永乐大帝下西洋,已经六百余年了!

六百多年过去了!

然而——

时至今日——满刺加国的故地马六甲一带,仍然留有三保山、三保城、三保井、三保庙等古迹!

并且,在当地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