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8章 朱棣定都北京的缘由(3 / 3)

各条河流之水。

在汶上南旺这个地方,汇入运河。

南旺是运河最高点!

宋礼在南旺这里,修建分水坝,将汇入的河水中分,分成南北二道。

一股向南流淌,这股水流向徐州、沛县方向。

宋礼的筑堤策略,使得南流之水,约占十分之三四,北流达临清之水,约占十分之六七。

因此,又有“三分下江南”的说法。

宋礼在运河最高点的南旺,截断河流补充水源,并设计水库、堰塘储水。

自此,大运河得到大量水源补充,终于恢复了承载能力。

同时,因为山东境内地势高,运河落差大。

为了应对春冬季节,河流变小,导致的运河水流不足——

宋礼划时代的采取了水闸的设计。

也就是在大运河中,修建拦水坝,采取降阶的办法,来保证运河水位。

同时,广修闸门,利用闸门来控制水量的同时,通行舟船。

这一点,引领了世界的潮流。

后世的水坝设计,都是这个原理。

自分水北至临清,沿途修建水闸17门,使得舟船能够直达临清;

自分水南至沽头,沿途修建水闸21门,使得舟船能够直达苏杭!

其后,几经新增,山东段一共设置船闸超百座之巨!

明代万历时期的诗人李流芳,途径运河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诗名《闸河舟中戏效长庆体》。

诗体五言,两句一行,全诗20行。

这是一首两百字的长篇诗文。

诗中开头写道:

“济河五十闸,闸水不濡轨。

十里置一闸,蓄水如蓄髓。

一闸走一日,守闸如守鬼。

下水顾其前,上水还顾尾。”

这首诗的第四句,形象的描述了明代大运河双闸门开关时候的场景。

——朝下游走的时候,要注意船头,不要碰撞到了船闸。

朝上游走的时候,要注意船尾,不要影响到即将关闭的闸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