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0章 唯有清名(3 / 4)

挤人家。

即——原文“有北人來,亦不容矣。”

后来,清军果然南下,人心不稳的高杰余部,果然开始向南逃窜。

史可法仓皇不知该干什么,军略大事一塌糊涂。

此举,导致了江北大军顿时哗变。

甘肃镇李栖凤、监军道高岐凤帅欲投降清军,史可法听之任之……

即——原文“李、高见公志不可夺,遂于二鼓拔营而出,并带食饷用将胡尚友、韩尚谅诸兵北去。

自此备御单弱,饷不可继,城不可守矣。”

看看,看看!

应廷吉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江北大局的崩盘,罪魁祸首,就在史可法身上。

一个当事人的记载有偏颇……

难道两个当事人的记载,都有偏颇吗?

……

史可法为啥青史留名的?

因为史可法死后——江南士绅,将史阁部推出来了!

弘光朝正值灭国危机,也需要树立一个典型人物。

于是,借机给史可法上了一个“忠靖”的谥号。

这个谥号,是上谥。

但是,这操作,说的难听点么——不过是高台教化的举动罢了!

因为南明需要,所以,树立了史可法!筆趣庫

就是这么简单。

《逸周书·谥法解》: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法解》就说的很清楚,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

一生名声好,就取一个好点的谥号,办了恶事,就给一个差点的谥号。

你的行为,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你的谥号,就是别人根据你的行为,给你的!

说到底,还是我解释“编户齐名”时的那句话。

君臣相辅罢了。

臣子效劳国家,国家就给你地位。

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通常情况下,谥号都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

这指的是通常情况下。

这世上,总是有些不要脸的人,不是么!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

靖——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