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2章历史舞台的首秀(3 / 3)

投掷手榴弹的合格线了啊!

别小看这十丈距离。

对于掷弹兵来说,哪怕每多扔了一丈,都是宝贵的生机!

十丈的距离,足以让掷弹兵的伤亡,减少三成以上了!

李来亨大喜。

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地方向!

回到宣府后,他招来工匠,将自己的发现说了。

思路一打开,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匠人们几经试验,发现这根“棍”的最佳长度,是六尺。

太长,不好拽掉引线。

太短,投掷距离增加的有限。

这个长度,恰好右手握住后半段的中间位置,左手能够装弹,并顺势拉燃引线的最佳长度。

这个长度,可以在不挪动右手的情况下,变成双手握持的最大发力状态。

别小看这区区一个动作,对于掷弹兵来说,每一丝多余的动作,都能让他们送命!

不愧是能够将武器玩出花来的工匠们!

随军匠户,不但试验出了木棍的长度,还设计出了装载手榴弹的结合卡口。

装填手榴弹的卡口,需要稍微比木柄大了那么一丝丝,又不能因为太宽松,导致手榴弹滑落。

只用了短短半天时间……

李来亨的手上,就出现了一根最早的“掷弹器”。

他亲自实验几遍,发现比较顺手之后,立刻下令,让匠户们制造了一批,发给掷弹兵使用。

在搜集使用反馈中,很多人都在反应一个问题:

“六尺长的掷弹器,携带时比较麻烦。

他们不是长枪兵,身为掷弹兵,他们的双手,就是进攻的工具,必须要解放出来。”

匠人们一听,这好办啊!

像朴刀的把柄那样,设计成能够对接的就成!

于是,原本的一根掷弹器,变成了两根各三尺长,用螺纹口结合的掷弹器。

……

李来亨一声令下,排在最前方的掷弹兵,人人右手握着掷弹器,左手抓住了手榴弹的引线。

大明皇家武器制造局,新出产的拉燃手榴弹,第一次登上大型战争的舞台。

……

ps:还有一个半小时,兄弟们,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