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4章 大明长城——不过黄土一捧(3 / 3)

嗯!

只有明朝这个对外软弱无能的汉人王朝,才会修建长城!

吹得……

不,舔的真好!

“我圣清”拉屎的速度,都赶不上他们舔的速度!

清代长城的规模之大,地域跨度之大,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属于空前绝后的。

在梵蒂冈罗马教廷博物馆东亚特藏部的一幅《中国长城图》,就是传教士白晋等人,在康熙四十七年,打败了葛二蛋之后,奉命绘制的。

3.35米的巨型绘图上,绘制大小镇堡183座,并标上名称、道里远近。

并且沿途河流走向、山岭分布分明。

在扼要之地还附注简短附注,附注约有七八十条之多。

清人王安定《湘军记》卷十六《平捻军篇》:

“清长城之筑,盖三晋、燕、齐以至秦筑长城,限胡骑之御敌方略之延用。”

这可是清朝人自己的记载!

这样的记述,要多少,有多少!

曾国藩:“及议从新河西筑墙,接潍河东,以达于海。”

江地先生:“东捻军和西捻军,最后都失败于该死的河墙战法上。”

1984年,还挖掘出了山西布政使、提督陈湜,在同治七年命人雕刻的《修长墙碑记》!

……

朱由检的脚尖,踢了踢脚下的土黄夯土。

碎末,随风远去……

明朝的长城,起源于土木堡之后。

在此之前,明朝只修边城,几乎从不修建长城!

边城,是屯军的。

屯军,是为了对外开战的!

而长城——更多的却是防御……

景泰年间,是饕餮的二次盛宴。

弃守边关,成了朝堂共识。

自此,“套虏”走上历史舞台。

也就是占据了河套等地的蒙古鞑虏。

说白了,就是准备南下打草谷的先锋!

一收一攻,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态势,将某个群体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