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于谦死因(1)(3 / 3)

就这一个仓,就已经超过了元朝运河储粮之和!

要知道,这还是建立在明朝地税,只有三十税一的基础上。

粮食产量之高,就可见一斑!

仔细研究一下明史,就会发现——只要遇上了灾荒,调查属实后,地方上奏请求减免税收,朱家人没有不同意的。

被黑的那么惨,还是在《明史》中,有这样的原话——“民不知凶荒,朝廷不知缺乏也!”

明代漕运比元代更为发达,明**成立了专门运粮的部队——运军,辖下运船有一万一千多艘,官军达12万人之巨。

因为粮仓分散各地,不容易管辖。

于是,明英宗开始改革:

“毁临清、德州、河西务仓三分之一,改为京通仓。”

历经景泰帝、成化帝三朝,运河四大粮仓,就此成型。(算上英宗复辟的天顺朝,就是四朝。)

分别是:淮安的丰济仓、徐州的广运仓、德州的德州仓、临清的临清仓。

明英宗为何要集中粮仓呢?

这件事稍后讲述。

既然扯到四大粮仓,那就扯一扯于谦的死因之一。

明朝在“仁义”皇帝弘治朱佑樘之前,有一个定语——叫做“国积三年粮。”

朱佑樘之后,就变成了“国积两年粮”、隆庆之后,就变成了“国积一年粮”,甚至……很多粮仓一粒也没有!

这个“国积三年粮”是啥意思呢?

——明朝储存在官方粮仓里面的粮食,足够吃三年——是全国。

实际上,单单从明朝官仓的储粮归属权转移情况,就能看出明朝灭亡的真相。

我记得在逃离京师那一段,我在评论里,怼过一句——“要不要我将全国粮仓位置全部写出来?”

具体位置,那是要费功夫……

但是,粗略到县,这就很简单了!

甚至,我还能告诉你这个地方是官仓,还是义仓!

陈佐立先生的硕士论文《明代粮仓研究》,专门就讲的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