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百废待兴(2 / 3)

,先行告退,带着曹洪、曹仁等曹氏子弟回乡修坟祭祖,还准备去江东一趟,看望养病的郭嘉和曹冲。

孙策命吕蒙在洛阳练兵屯田,派张辽、梁习北上并州,以张辽为征北将军镇守雁门,梁习为并州刺史替换沮授回洛阳。

徐州区域,暂时由太史慈整兵屯田,待政事稳定之后再做调动,将投降的田豫调往右北平,助吕范对战乌桓。

有阎柔、田豫这两员镇边大将,再加上庞统、张辽

除了治军安民之外,最重要的新政提上日程,需要大量人手来帮忙。

孙策所说的新政,不仅仅是简单的划分土地,轻徭薄赋等举措,而在于**上下的更替,整个官制体系的改革。

他所提的国号为“明”,不仅仅是想借用这个伟大的王朝,政/治体系也基本参考改革,直接去掉丞相,以军机、内阁两处机构替代。

六曹分制在光武帝时期就有设立,只是权力稍低,所以提出六部大家也能接受。

这一年多时间,孙策与鲁肃私下里已经又过无数次讨论,眼下最大的困难并非官制,而是人才。

自隋唐以后,科举的发展,为历代王朝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而汉代的察举制,人脉资源都垄断在世家手中。

孙策在制度上做了个提前的跨越,人才便跟不上调配,如果这些权力中枢被某个世家的子弟门生掌控,后果不堪设想。

读书科举,非一朝一夕可成,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的发展,更何况目前的情况,经文典籍都是各家传世之宝,要想广泛传播也需要很长时间。

所幸此时还处于三国战乱前期,许多人才孙策还知道怎么用,再加上文武大比推行,在民间选拔人才,暂时可以渡过初期难关。

一连数日,文武都聚于许昌皇宫之中,商议政令、民事、漕运等等,甚至秉烛夜谈,通宵达旦,无不精神亢/奋。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就像创业一样,每个人都累并快乐着,有目标的人生总是充满斗志。

即便是诸葛亮、田丰这些还心存汉室之人,在看到新政框架之后,无不赞叹,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之人,自然明白这样的体系好处。

每个人仿佛都能看到,一个政/治清明、生机勃勃的王朝即将诞生,光耀千秋。

草案议定之后,由鲁肃牵头,诸葛亮、周瑜、张纮、崔琰、程昱五人为辅,进行细分规划,包括律法的修正,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做准备。

诸事安排完毕,孙策又向孙权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