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胡广(3 / 3)

永乐大案 寂海沉舟 1356 字 2023-01-07

永乐元年,朱棣即将攻入应天府时,他和王艮、解缙等人聚会,大家都是慷慨陈词,大骂朱棣大逆不道,要**殉国,与建文朝共存亡,唯独王艮哭泣不言。最后,王艮**,胡广和解缙则二话不说,扭头就投奔了朱棣。

后来,因为他与解缙是同乡,朱棣便撮合两人结成儿女亲家,可谁想还未到成婚年纪,解缙儿子便受牵连获罪流放,他立刻翻脸,要解除婚约,女儿不从,最后割耳立誓。

此时胡广见朱棣问到自己,眼珠一转,觉得翻脸的时候到了,不过针对的不是汤宗,而是内阁中排在他前面的黄淮。

“皇上,汤宗是否包庇私放凶犯,黄淮是否唯亲是举,要查清楚也不难。”胡广道,“臣听闻黄大人今日也去过汤宗府内,两人秘聊良久,说了什么自然是没有人知道,但若是皇上将他们召至御前问询,也是能找到端倪的。”

“哦?你且细细讲来。”朱棣道。

“皇上,如果汤宗真的私放了程汤,那就说明他早就知道今日抓捕程汤不会有结果,那他与黄淮密聊的结果当会是黄淮替程汤说话,却不向着汤宗说话,这样,从汤宗的角度上讲,不但能保护程汤,间接的,只要程汤无罪,那他私放凶犯的罪名也就无从谈起,站在黄淮的角度上,汤宗是他举荐的,所以他必须撇离关系,不能替汤宗说话,而说程汤无罪,那也就是间接说汤宗没有私放凶犯的罪名,自己的举荐不当也同样就无从谈起。但若汤宗没有私放程汤,那黄淮就会认为程汤始终是要被抓捕归案的,所以在没有审问程汤之前,他绝对不可能言之凿凿替程汤脱罪。”

其实他说的有道理,直接就点明了汤宗今日的谋划,不过基础却不一样,汤宗的基础是假设程汤被抓住了,但是不会被屈打成招,而胡广则是从为官之道上解释黄淮接下来的行为,三言两语就把黄淮的“唯亲举荐”变成了与汤宗“共谋欺君”。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胡广知道黄淮一直担忧奉天殿的案子会牵扯到前朝旧臣,这件事程汤是前朝硬骨头,陈瑛也参与了,黄淮大概率会站在为程汤脱罪的角度上。

朱棣闻言点头,越想越有道理,赞许地看着胡广,转头问黄俨,“现在何时了?”

黄俨道,“主子,现在是亥时三刻。”

时辰不早了,朱棣想了想,“明日早朝取消,先让黄淮、纪纲前来。”看了看陈瑛,“你也来!”

“是!”黄俨和陈瑛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