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宋皇投降(3 / 4)

但是临安城内,自然还有不少忠于宋室的忠臣良将,面对国家生死存亡,他们却没有半分的能力,无奈何之下,不少人都选择了和江万里一样的结局。

只有杨亮节既不愿意向元朝投降,换来苟且偷生的机会,又不愿意一死了之,换来无谓的牺牲。

“杨都尉,现在临安城早已是乱做一团,亮节身为国舅,本该以死殉国,无奈两位皇子尚幼,亮节又不愿意和谢道清那老女人一样同流合污,现在唯有恳求都尉,寻找机会,将两位小皇子带出城外,找到文丞相,张将军,陆侍郎等人,未尝不能有东山再起之机会。”

杨镇本是主战一派,自然也看不官朝廷做法,但是他也不敢像杨亮节一样直呼谢太皇太后的闺名,说道,“杨镇也不能接受太皇太后的做法,人固会有贪生怕死之念,杨镇虽是无名之辈,但也不愿意活得如此窝囊。既然国舅有安排,杨镇安敢不从。”

杨亮节大喜,有了杨镇帮忙,他们能逃出临安城的机会就打大增加了。

临近午时,伯颜终于率领元军骑军抵达了临安城脚下。想起元朝朝廷为了抵达这座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从天可汗开始,几代人已经付出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而曾经的蒙哥大汗甚至于死在了通往这左城市的大路上。

想到这,伯颜便忍不住心中的得意!想当年宋太祖的何等人物,即便是高宗皇帝,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代中兴之主,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竟然羸弱到了如此状态,整个宋朝,几无一可战之兵,无一能打胜仗之将。

“大宋国主顯,谨百拜奉表于大元仁明神武皇帝陛下:臣昨尝遣侍郎柳岳、正言洪雷震捧表驰诣阙庭,敬伸卑悃,伏计已彻圣听。臣眇焉幼冲,遭家多难,权奸似道,背盟误国,臣不及知,至于兴师问罪,宗社阽危,生灵可念。臣与太皇日夕忧惧,非不欲迁辟以求两全,实以百万生民之命寄臣之身,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惟是世传之镇宝,不敢爱惜,谨奉太皇命戒,痛自贬损,削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北、二广、四川见在州郡,谨悉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欲望圣慈垂哀,祖母太后耄及,卧病数载,臣茕茕在疚,情有足矜,不忍臣祖宗三百年宗社遽至殒绝,曲赐裁处,特与存全,大元皇帝再生之德,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臣无任感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

面前整个白发苍苍的老女人在读什么,伯颜完全没有听进去,只是心中却在耻笑,堂堂一大国,到得最后,就连投降都要由一个已被泥土埋到了脖子上的老女人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