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旧时王谢堂前燕(3 / 5)

也不小,本来每年还债务就要还几十亿(欠债这玩意会上瘾,好不容易通过股市还清了那800亿的债务,但因为这两年战争特别多,尤其是最近一次徐伟发动了80万大军,这一场战争看上去是大气磅礴,震惊天下,但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不到半年的战争整整花去了大乾150亿,而后让士兵的退伍又花去了百亿的钱,也就是说这一场战争花费就超过了250个亿,加上以前的积累,现在大乾又欠上了五百亿的债务,光这些债务每年要偿还的利息就超过了25亿钱。)

现在每年又多指出30多亿的功勋奖励金,而且还是每年三十亿,光这就让我们大乾的财政每年什么事情都不干就少了两成。”

徐伟封赏功臣,整个大乾军方可谓是喜气洋洋,即便是文官系统也有不少高官高兴无比,因为也有他们的一份。

但在大钱朝廷当中,丞相府的官员和户部的曹吏是最无奈的,平白多了一笔如此大的开支,他们想尽办法都不知道该如何弥补,可以说从这次的封赏开始,这些曹吏已经连续加班一个多月了,就是为了重新制作财政规划,拆东墙,补西墙来弥补的缺少了30多个亿。

而现在徐伟这个命令让这些辛苦了一个多月的曹吏有点难以接受了,谁都知道钱只有投在富裕的州郡才能快速回本,而把钱投在贫穷的州郡,不要说回本了,亏的血本无归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从本心而言,牵召这些官员更希望把资金投入到沿海,建个码头弄个造船厂,不管是在海里面捕鱼,捕鲸,还是在海岛上挖鸟粪时,这些都可以在3--4年内回本的项目,可以极大的增强了大乾财政的收入,但要是把这些钱弄到司隶建设轨道,水渠,乃至道路上,那几十年都未必能看到回本的希望。

就像是西凉的轨道项目,吸干了甄安他们的资金,差点让他们破产,要知道当初甄安他们,可是兴致勃勃的说是要修建上万里的轨道,要让轨道从长安联通到西域,但这条轨道还没走出西凉,就差点耗死了他们,后来还是他们接手,这轨道才能继续修建,但即便是有大乾朝廷接收,也只是修到了敦煌再也承受不住了。而回本更是遥遥无期了,这条轨道上收的过路费还比不上每年轨道的消耗,要不是看在这条轨道在军事上的优势,他们情愿荒废这条轨道,也不愿意花这个钱来维护。

西凉也是一个耗钱大户,每年西凉的财政不但完全用在本地,大乾朝廷还要补贴几十亿,西凉百姓倒是高兴无比,感受到大乾朝廷的温暖了。但大乾朝廷却被西凉吸了150多亿的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