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三十七章 惊变(3 / 5)

天唐锦绣 公子許 1660 字 2023-04-15

治上位名正言顺,天下无人敢不服;可万一易储诏书未及颁布父皇便出现意外,他再想坐上那个位置就等发动**,名不正言不顺,即便最终事成,也难免在史书之上落得一个“篡位”之骂名。

萧瑀察言观色,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李治的心事,也不禁捋须沉吟。

他也认为李治的担忧确有必要……

>

现在李二陛下虽然回京,但关中局势却并未恢复至以往模样,关陇兵变致使原有的**格局产生天翻地覆之变化,甚至就连谁是敌、谁是友都模糊不清,整个利益集团处于分崩离析之边缘。

这一切应该随着太子登基而重新打破、重塑,然后在斗争当中趋于稳定,但却随着李二陛下强势回归戛然而止。

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

尤其是“百骑司”与东宫眉来眼去,双方未必没有在私底下达成一些协议。而“百骑司”如今几乎掌控着整个太极宫的安全重任,若想做出些什么大逆不道之举措,即为便利。

毕竟一旦陛下殡天,获益最大的便是东宫太子……

书斋之内一时气氛凝重。

半晌,李治才问道:“不如宋国公与本王一道入宫,劝谏父皇莫要服食丹汞之药?”

萧瑀摇头,沉声道:“丹汞之药对于肌体有害,世人皆知,陛下又岂会不知?或许陛下身体有些隐疾,或许精神状态难以应付当下局面,服药必是三思之后的结果,纵然去劝,想来也并无用处。”

他历经隋唐、身经四朝,见多了人间至尊,或许李二陛下一统六合逊于隋文帝,才具胆魄不比隋炀帝,但论及头脑清醒、权衡利弊,却是其中翘楚。

这样一个明白人,明知丹汞之药食之有害却依旧服食,必然有其原因,岂是旁人可以轻易劝谏?

况且这件事之前房俊等人便不止一次的予以劝谏,结果李二陛下依旧一意孤行……

李治急道:“那该如何是好?”

服食丹汞之药极为凶险,且父皇明知凶险依旧服食,足见身体已经出现了状况,很可能随时出现意外;而身体出现意外再服食丹汞之药,两相叠加之下,岂不是愈发危险?

万一东宫在于背后使下什么黑手,致使发生不忍言之事……

只要东宫登基为帝,怕是第一道诏书便虢夺他这个晋王的王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