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即将“远行”的李元芳(3 / 4)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1566 字 2023-04-27

“第二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第三步,封王、加九锡。”

“这三步多少带点调侃,但事实也确实是,一旦到了赏无可赏,进无可进的地步,再往看就剩下九五之尊的宝座了,到时候哪怕臣子自己没有那个念头,身边人也会推波助澜。”

“当然,绝大部分情况下,臣子自己就会忍不住,贪婪是一回事,还要处于猜忌中,臣子会想我如果不提前动手,皇帝肯定会对我下手,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这种种患得患失,都是臣子的权力膨胀到威胁皇权的地步后,必然引发的事情,接下来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哑叔对此再有发言权不过,缓缓写道:“你既然这么清楚,为什么要亲自灭了吐蕃呢?”

李彦想了想道:“圣人视我为友,而我也尽一份臣子之责。”

实际上,他对待皇帝,无论是李弘和李治,表面的态度是一致的。

对李弘有真心,创造真气后不断降低基础内功的门槛,正是为了给李弘续命。

对刻薄寡恩的李治,就是纯粹揣摩心理,对症下药了。

这是李彦自己对于君臣之道的理解,不仅是君与臣,任何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都适合。

并不因为李弘拿他当朋友,他就真以为自己与皇帝能以朋友的身份相处,私交关系再好,也不要带入到工作中来,那样反倒利于维持友谊。

长孙无忌就是真的把自己当舅舅了,逾越了界限,最终进也进不了,退也退不了。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少人不到那個位置之前,道理都说得头头是道,真正身居其位后,很快迷失在权力的**中,忘乎所以。

李彦终究有几分超然的心态,继续道:“当然,我如果常年大权在握,圣人的脾气再好,终有深恩几于仇,相看两生厌的时候,所以灭了吐蕃后,我心愿已了,也可以远行了。”

哑叔看着二十岁的徒弟,说着六十岁乞骸骨的话,也不禁怔了怔,才斟酌着话语写道:“你若能主动放下权势,急流勇退,那是最好,只是权势的滋味确实令人迷醉,你可要仔细想好。”

李彦道:“请师父信我,我如果准备在这里过一辈子,肯定也会自己压着些功劳,将灭新罗和吐蕃的功勋给予他人,直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