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古名相出动(3 / 4)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1553 字 2023-04-27

现象。”

“各州县如今的吏治,被地方望族把持,盘根错节,办事效率低下,可谓一潭死水,朝廷任命往往都无法见效,县令县尉必须是本地望族所出,若是朝廷空降,得不到吏员支持,就寸步难行,空有虚名。”

狄仁杰深以为然:“确实如此。”

>

别人不说,他自己曾经就是遭到地方吏员排挤陷害,遭受牢狱之灾,若不是阎立本搭救,那时从政不久的他,就被整下去了。

李彦接着道:“想改变现状,一定要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大运河是水路流通,漕司则可为吏治流通。”

“朝廷的能臣,在地方为刺史,造福一方百姓,在中央任转运使,在确保财赋的同时,也可以巡抚各地。”

“如此才能在改变现状的同时,又最大程度的消弭各方面的抵触与阻力,至于最终完成度如何,就要看个人的才干,怀英,我最信伱!”

“你这位江南巡抚使,也是先驱者,为百官表率,给陛下信心,完成前人未成之事,开拓后人可行之路!”

狄仁杰为之动容,郑重行礼:“定不辱使命!”

李彦起身还礼:“拜托了!”

早先他在纸上圈出的两个字,就是漕司。

漕运的官职从唐玄宗开始设立,职能很重,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北方遭到战事破坏,生产衰落,不少藩镇的赋税根本收不上来,朝廷的财政就几乎靠着江淮的赋税盐利来支撑,江淮转运一跃成为朝廷的命根子。

等到了北宋前期,为削夺节度使的权力,赵光义于各路正式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

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的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到了宋真宗时期,这个职位就基本是一路最高的行政长官,权力过大,所以后来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来分割转运使的大权。

当然,转运使会膨胀成后来的程度,有很多历史因素的推动,并不是必然,如今唐初设立,肯定到达不了那个局面,所需的仅仅是合乎体制的破局手段。

京官瞧不起地方官员,地方官吏又抱团僵化,中间需要一个桥梁,才能逐渐缓解对立,同时进一步打破地方豪族的垄断。

当然,完全打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