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精神原子弹(3 / 5)

、北周灭亡的前车之鉴不远。分封宗室诸王,羽翼天子来对抗士族、外戚等内外威胁的风气还没有消弭。像卢照邻王勃这种文采过人的文学家,以文胆和智囊的角色参与宗王**,换取自身的升迁,也是很正常的选择。在平时他们撰写诗文,整理文章,为自己的主人增加**声望,点缀光彩;一旦兵刃相见,他们就撰写讨贼檄文,直接攻击敌人。

而结构严整,气势宏伟的帲体文在这方面有极其特殊的优势,比如陈琳的《讨曹操檄文》,魏收的《为东魏檄梁文》,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都是其中的顶尖之作。这些言辞华丽的文章在当时士族**的环境下有着非常强大的动员和鼓动作用,说一句“精神原子弹”并不算夸张,曹操看了陈琳的文章能够吓出一身冷汗;魏收说自己能让世人扬之上天,俯之入地;武则天看了骆宾王的文章感叹不已,说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都是有时代背景的。

王勃当初被李治赶出长安,就是因为他在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子)斗鸡时候,随手写出《檄英王鸡》来为之助兴。李治的理由是: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但显然这不是所有的原因,李治也是从太子过来的,他当然不会忘记父亲和自己两代人为了争夺帝位所发生的那些兄弟相残的惨剧。李治当然不会把这种惨剧归结于封建专制皇权本身,而认为是皇子们身边有了奸佞小人,挑拨皇子们之间的兄弟之情,最后酿成悲剧,解决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奸佞小人从皇子身边赶走,换上仁人君子,让皇子们各安其位,和睦相处。筆趣庫

看到王文佐沉吟不语,王勃心中愈发焦急:“我听说王公深得太子信重,若得王公一言,不啻予在下一命!”

“子安!”王文佐笑了笑:“据我所知,你当初在长安时是在沛王府中效力的,是吗?”

“不错!”

“你既然已经在沛王府中效力,那君臣之分已定。若此番回长安后又前往太子东宫之中,那至沛王殿下于何地?”

王勃顿时哑然,脸色如死人一般惨白。正如王文佐所说,虽说太子乃是储君,理论上沛王是臣,太子是君。但只要一日太子没有登基,谁是下一个皇帝还不一定。你王勃既然在这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跟了沛王混,现在又想跑到太子这边来,那沛王的脸往哪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