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孙权之疑(3 / 4)

出现的时候呢?为什么第一次孙权是亲征,这一次却是由周瑜全权统领呢?

功高震主吗?这么来看,这一场说是为了给孙坚复仇的战争,更可能只是为了让周瑜不得不接受一次失败,从而削弱周瑜影响力的阴谋!

或者说是阳谋,孙绍不相信自己通过太史慈和徐盛透露出来的消息就能看出其中问题,而智冠天下的周瑜周公瑾会看不出,只是周瑜能够拒绝吗?

或者说周瑜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并没有想过拒绝。

孙绍感到不寒而栗,难道为了自己的威望,为了一个心安,就能心安理得的让那么多拥护他士兵死的不明不白吗?

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就可以白白的耗费那么多的兵马钱粮,这些不都是江东的国力吗?

难怪江东空守着长江天险,江南的富庶,以及多如牛毛的江东才俊,到后面竟然会越来越弱。以前看历史只觉得是世家掣肘,山越难平,消耗了太多的国力,现在看来,孙权的问题也很大。

说到底孙权作为守成之君几乎完美无缺,但作为拓土之主却远不及孙策。孙策虽然也有冲动,喜欢冒险的的毛病,但他胸怀天下的格局和睥睨天下豪情壮志,这些都是孙权所不具备的。ωωw.

正是这些特质让他根本不会觉得手下会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哪怕是周瑜,也不能!所以江东才能在孙策的带领下人尽其能,遍地开花,才能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便打下了江东六郡的基业!

“这就是孙权的软肋,这就是孙权的致命弱点!”孙绍在心中狂呼。

由结果推导原因并不难,孙权自幼在父兄的羽翼下成长,这对于孙权来说既是保护,也是枷锁和阴影,父兄的形象太过高大,高大到让孙权从内心觉得自己超越不了。

有了孙策在前,继承孙策事业的孙权又如何能够树立起绝对的自信呢?

所以孙权才会放弃让自己更加强大,而是选择通过制衡,让自己的威胁都变得弱小,直到威胁不到自己。

历史上孙权也曾意识到自己的软肋,并且努力克服过,他也曾几次带兵北伐,希望树立军威,奈何屡屡折戟沉沙,适得其反,反而得了“孙十万”的称号。

看清了孙权的弱点,孙绍感觉他带给自己的压力顿时轻了许多,同时也在暗暗告诫自己,要想做开拓之君,就一定不能放弃对自我的修炼,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有容纳天下的胸怀和驾驭一切的自信!

“孙绍,你在想什么?”太史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