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究竟是哪些人反对(3 / 3)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182 字 2023-05-23

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屯田所供以军饷。”

朱高煦接着道:“战时卫所兵往往需要自备军粮及武器,只有在军屯所储粮草不够的情况下,朝廷才会筹措粮草,满足军需。”

“此外,卫所兵是没有军饷可领的,只有有官职的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等武官,才能领取俸禄。”

不仅如此,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历史被改变之后,到了永乐末期,屯田多被军官侵蚀,军士破产逃亡。

他改革兵制,乃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非一拍脑袋就这么决定。

“而新兵制下的正兵,军饷是军饷,军粮是军粮,全部由朝廷提供。”

朱高煦又道:“朝廷施行募兵制之后,无论是普通的基层官兵,还是有军职在身的队长、屯长、曲长等武官,皆有军饷可领,即便吃了败仗,该发的军饷也会一分不少的发下去。”

“就算落选了,也可以保留军籍转为民兵,与随迁妻儿一起就地落户,由朝廷发种子农具,就此定居下来,安慰度日,充当朝廷的预备兵。”

换言之,朝廷推行募兵制,优先从原卫所之中选拔战兵,乃是深得卫所兵将之人心的。

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卫所兵将都希望能被选中,加入新军,成为按季领取饷银的职业兵将。

那些心怀不满的终究是少数人,而且在这少数人之中,大多是落选的老弱病残卫所兵,剩下的则是为数不多的卫指挥使、同知、佥事等武官。

虽然这些卫所将领为数不多,但他们在基层兵卒中的影响力却不小。

“父皇的意思是,真正阻碍各地总督推进兵制改革的人,不是基层兵卒,而是原卫所的高层将领?”

朱瞻域终于醒悟了过来,面露恍然之色道。

“不错。”

朱高煦点头道:“朝廷施行新兵制,等于是‘精减兵将’,但论同一品级,各军提督、营长等军职数目远少于之前的卫所官职,可以说是‘狼多肉少’。”

“朕给了各地总督推举各军提督、营长之权,虽然最终决定各军提督、营长人选的权力在朕手里,但朕岂能不受各地总督的推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