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于谦听旨(3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369 字 2023-05-23

,至于这种费用的发放持续时间,因其专利价值而确定,最短五年,最长五十年。

如此一来,当善做机巧之物的发明者有了利益上的保障与动力,这种不断发明的行为才能继续良性循环下去。

这也是当初朱高煦说服朱棣下诏设立专利司的最大原因。

“实际上,蒯祥也非此事合适的人选。”

朱高煦再次补充道:“因为朕打算修建的电报,需要埋藏在地下。”

“地下?”

朱瞻域大吃一惊道。

后世的华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电缆的需求量也跟着水涨船高,若是所有的电缆都暴露在地面上,将会存在非常巨大的风险。

除了人畜不小心碰到电缆会导致事故,其他情况,如**的电缆同时会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维护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而且,也有被人剪断偷盗的可能。

由于大明船队多次出海带回来了大量的橡胶树苗,早在十多年前两广等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开始广泛种植橡胶树。

所以,如今大明搭建有线电报使用的电线,内部是铜丝,外面则包裹着一层具有较高的弹性、耐热性、拉伸强度和在有机溶剂中不溶解的硫化绝缘橡胶。

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条件,朱高煦不可能还傻傻的弄电线杆,把线路架在天上,直接把防水电线埋在地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蒯祥之资历与技巧之术皆不在胡濙之下,但是修建有线电报涉及面很大,需要一位有手腕,敢任事,不怕得罪地方官员的年轻人去做。”

朱高煦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当即说道:“太子,明**便召集宋礼、蔡信、胡濙、蒯祥等工部官员,拟一份搭建有线电报的简单章程。”

“儿臣领旨。”

朱瞻域躬身领命道。

朱高煦看向大殿右侧屏风,高声道:“值录郎于谦何在?”

于谦闻言,急忙放下手中的笔,起身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他行至大殿正中,恭敬的作揖行礼道:“微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于谦,朕刚才与太子说的话,你都听见了?”

朱高煦再次问道。

于谦道:“回陛下,臣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