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朱棣下西洋(3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406 字 2023-05-23

此舰最早用的是明轮,不过后来试航时发现明轮动力不足,且极易破损,这才被螺旋桨取代。

历史上,明轮之所以成为第一种蒸汽动力的推进装置,是因为它的设计简单,只需要在轮桨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制造也较为简便,符合当时人们的直线思维。

可明轮推进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它占据了宝贵的舷侧火炮放列面积,推进效率也偏低。

这是因为在明轮的前缘,桨叶将海水向后下方推出,在明轮的后缘,桨叶将海水向后上方推出,相当大一部分主机的动力被浪费于将海水上扬或下推的过程中。

即便螺旋桨取代原先的明轮,可是也一样存在着新的问题,比如在木壳船上振动会很厉害,在水线下的螺旋桨轴轴承磨损情况,桨轴密封与推力轴承等。

好在朱高煦记得“关刀桨”的大致样子,他给工匠们指点了改进的方向后,振动幅度小且噪声小的铁合金“关刀浆”便提前五百多年诞生在了华夏大地上。

尽管此时的蒸汽机体积依然很大,可却不妨碍大将军号成为海上霸主!

这样一艘装备了火炮与螺旋桨,周身固定了钢铁,五千料的巨无霸战舰,犹如一座可以在大海上移动的城池,必然会成为海外各国国王的噩梦!

大明的太上皇帝朱棣、太后徐妙云皆身穿戎装,在身穿软甲的郑和、王景弘等心腹太监,以及南洋水师都督陈瑄、副都督平安、参谋提督陈德祖、军械提督李实、军需提督何义宗等南洋水师高级将领的簇拥下,面朝岸上的大明皇帝朱高煦、文武百官、天子亲军挥舞着高举的右手。

此次随同大将军号军舰一共出海的,还有大型宝船七十二艘,中型海船三百余艘,小船四百余艘,官兵三万余人。

汉朝楼船的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故名楼船,一般高达十余丈,比如东吴孙权的楼船“飞云”号可承载三千名士兵,但这种楼船仅限于内陆河流湖泊,并不具备远洋航行的能力。

之前郑和率领大明船队出海,大号宝船可载千人,现在朱棣乘坐的大将军号可承载四千人!

大沽口岸边,朱高煦望着渐行渐远的大将军号,两行热泪不受控制的流了出来。

今日与朱棣、徐妙云一别,或许从此以后,他这辈子就再也见不到两人了。

也许,数年后他还能见到两人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