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大明的路(3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342 字 2023-05-23

从明朝嘉靖时期开始,士绅大量兼并普通农民的土地,并依靠洪武年间朱元璋优待士绅的政策,官商勾结,拒不缴纳税赋。

再加上朱明宗室越来越多的人口,这便导致大明朝廷的税收逐年下降,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收不到多少税。

好在历史被改变,永乐初年就已经进行了税收改革,如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的推行,这让任何人包括士绅在内,甚至皇庄的产出,都需规规矩矩缴纳赋税。

但永乐年间的税制改革并不彻底,朱高煦还需要再加一把劲。

“农业之重,乃国之根本,所以儿子打算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农民改良农具、种子等,提高生产。同时,手工业的进步,可以反过来促进农业发展。”

朱高煦接着说道:“而修路、修渠等各种建设,皆需要用到工人。因此,儿子也打算制定一些政策,鼓励工匠革新做工技艺,提高时效。”

此外,朱棣在彻底荡平大漠不服势力之后,根据朱高煦的建议,于长城外的草原上修建了很多互市城镇。

后世很多不熟悉游牧部落历史的人,往往觉得草原上的部落天生好斗,掠夺成性,经常团结一致,南下侵略中原。

但实际上,游牧民族一点也不团结,各自为战才是常态,统一才是非常态。

无论是匈奴的一统,还是突厥的一统,乃至蒙元的一统,无不是出现了一代雄主以及时局造就。

现实情况下,打仗是会死人的,如果通过互市贸易便可以解决草原部落的生存问题,谁还会冒着被杀死的风险,参加南下掠夺战斗?

“另外,儿子决定继续加强对大漠的控制,让牧民们的日子过的再好一点,这样草原上的游牧部落抵御天灾的能力会增强,才能减少被迫南下掠劫的次数。如此,我大明北疆边防便可减轻一部分压力。”

朱高煦又道:“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少不了走南闯北的商人把牧民所需的货物贩卖到草原上去。但是,鉴于商人重利的劣根性,儿子决定对商人以及与商人息息相关的商业进行立法,从律法上对商人进行管制。”

朱棣听到这里,眼前一亮道:“士农工商各就其位,各守其法,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感谢梓川哥哥、疯狂的读书者、书友20180502132946110、书友20211204145111961、Dog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