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明锡兰山之战(上)(3 / 6)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2232 字 2023-05-23

余里,都属于该国的海岸线。”

他望着云霞下栩栩生光的群山,感叹道:“海上明珠,真有佛光普照之气象啊。”

“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的邦国在周边最强,战船兵马也最多,所以此人向来猖狂,总以霸主自居,也才敢与大明船队较劲。”

王景弘皱眉道:“大明待他不薄,他却肆意侵扰我船队,我看他这次如何还我方公道。”

在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锡兰山国作为中转和贸易的交汇点,在海上列国之间扮演了重要作用。

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经过锡兰山国,可见其位置重要性。

锡兰山国正是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海洋贸易中获取了相当大的利益。

他们劫掠商旅、攫取钱财,“诸番皆苦之”,成了海上一霸。

在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就和锡兰山国王打过交道。

当时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像对待其他各国使臣一样,向郑和船队索要财货,郑和毫无准备,只好避其锋芒。

因此,在第二次下西洋之前,朱高煦面授机宜,告诉郑和、王景弘等人对待类似锡兰山国这样的邦国一定要先礼后兵,必须做到师出有名。

于是,郑和第二次出海,路过锡兰山时,以布施的方式,赐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财物。

除了赏赐亚烈苦奈儿金银宝器、绸缎茶叶、香炉花瓶、灯烛织金等物之外,郑和还亲自向当地寺院布施。

此举看似是花钱买平安,可却有着深层次的算计。

大明待锡兰山国以尊重之礼,若锡兰山国不知好歹,劫掠大明船队,那大明举兵反击,可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到时候,享受到大明给了好处的锡兰山国内的许多百姓与寺庙僧众,恐怕也会站在大明这一边。

大明对外宣称不要他国一寸土地,那是对待愿意臣服并接受册封的邦国。

任何接受大明朝廷册封的邦国,从法理上来说就是大明属国,自然受到大明的保护。

反之,凡是敢与大明对抗的邦国,满者伯夷国就是下场。

毕竟,师出有名是很重要的,所以郑和第二次出海路过锡兰山时,对亚烈苦奈儿表示了足够的尊重。

“水深五丈八尺,细沙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