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两年后(3 / 6)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2203 字 2023-05-23

手道:“自然是历朝历代皆不曾有的,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最大善政——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永不加赋?这、这、这是真的么?”一位出自努尔干地区不知情的学子惊诧道。

“当然是真的,谁敢拿当今陛下打趣?”刚才那位出自云南土司的学子答道。

“不知如此善政,是何时公布的?”那位努尔干地区不知情的学子问道。

于彦昭将众学子的议论听在耳中,便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待学子们安静下来之后,他接着说道:“此事说来话长,且听我为诸位细说。”

“今上继位以后,为示朝廷宽仁,多次实行蠲免钱粮,但田赋蠲免不等于丁税减轻。”

“虽然丁税也屡有蠲免,但朝廷对人丁一直没有进行彻底清查。天下承平日久,人丁增长很快,为了不缴丁税或逃避徭役,他们大都不入户籍。”

“如此一来,朝廷便无法对这些新增人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地方官吏豪绅由此乘机压榨,使贫苦百姓不得不迁徙、流亡。而流民日益激增,必定要干扰地方安宁,引起各地动荡。”

“永乐元年年底,今上与太子殿下召集群臣,商议了数日之久,决定通过改革赋役之制来控制人口,稳定天下秩序,于是便有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政令。”

历史上的明朝前期,田税、人头税和徭役三种租税并存,“丁银”是明朝中后期税赋改革开始出现的,其定型也就是“一条鞭法”。

丁税与徭役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其中丁税并不上缴朝廷,所以多落入了地方官吏的私囊。

而在朝廷户部那里,也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只有户丁的总数,在行政及政策制定方面,朝廷也未涉及丁税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的问题。

也就是说,朱棣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于是把地方官员可以征收的丁税,给慷慨掉了。

永乐二年二月,朝廷公布了朱棣“永不加赋”的诏书:“朕览各地承宣布政使奏报编审人丁数目,并未把加增之数开报。天下承平已久,户口日多,若按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土地并未扩大。以永乐元年全国丁税数额为永久之丁税征收定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

“今上实乃千古仁君啊!我们竟然遇到了仁君治世,真是三生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