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墨巧司(下)(3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377 字 2023-05-23

以及任何超出目前科技水平的电子元件。

只需要电键、电池、升压线圈、电容、火花隙、天线、地线这七种配件,便可组装出一台火花发报机。

研究无线电,就绕不开电磁感应,而研究电磁感应,就要先研究电与磁。

墨巧司禁院七号研究室所研究的便是电与磁。

有穿越者朱高煦的先知先觉指点专研的方向,负责研发的工匠们完全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朱高煦认为,墨巧司完全可以尝试着跳过有线电报,直接研发简易的无线电报。

虽然有线电相较于无线电更简单、易操作、好实现,但其远距离传输涉及到的问题太多。

以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制造铁丝、铜丝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提炼杜仲胶也不是太难的事。

但电缆线胶皮里包裹的是铜,很可能白天刚架好线,夜里就被人偷割了。

当然,解决此事也不难,朝廷立法严禁偷盗电缆线,并派兵沿线驻守即可。

虽说架设电线杆会牵扯到土地征用,但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可日后一旦有国外的学者来到大明境内,发现道路两边架起的电线杆之后,总归会发现天朝上国进行远距离通讯的秘密。

而与有线电相比而言,无线电的电台体积小,携带与隐藏都相对更容易。

朱高煦认为,有朝廷严苛的保密条例压着,以及锦衣卫密探的侦查能力,大明在未来想实现对无线电技术的长期保密并非难事。

只要能持续领先泰西诸国数百年,朱高煦相信,未来的大明必会比现在更加强大。

到时候,大明与泰西诸国的战斗力代差,一定会越来越大,甚至会永远把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身后。

历史上,进入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发展出现层次性特征,每一次科技突破都带动生产力的“阶跃”式提升。

此种情况反映在军事领域,即导致战斗型舰船、火器等武器出现一代一代向前递进的断代性发展,从而使先进战斗力与落后战斗力之间的“代差”更加明显。

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战斗力形成了代差,那么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将再也起不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就像历史上的列强入侵大清朝一样,后者毫无反手之力,只能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