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科举革新的漏洞(中)(3 / 3)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116 字 2023-05-23

努力做工,除了争取生活物资外,更是为了偿还他们欠别人的钱粮。

而贫农为何会欠钱粮?

梅殷知道,这是被天灾人祸搞的!

如洪、旱之灾过后,庄稼歉收,中下之家必然要举债为生,贫农甚至要卖身为奴或充任家仆才能活下去。

此外,就是被地方上的恶霸豪强巧取豪夺,侵占耕田,从而沦为流民或者为奴为婢。

“这该如何是好?”

梅殷忧心忡忡的低声自语道。

他很清楚,想要解决贫农的贫苦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以说,自古以来,这种问题就从来没有解决过。

朱高煦道:“若要在大明境内消除贫困,即便经过上百年数代人的努力,恐怕也难以做到。但减少贫农的数量,让更多的百姓愿意送孩子读书,却不难办,只需从两个方面下手即可。”

“一是提高百姓的生产劳动能力,二是打击民间不合理的放贷。”

在朱高煦看来,只有社会生产力提高了,百姓们手里才会逐渐有余粮,有了余粮才能攒下钱财田产,有了财产才有恒心供应家中孩子上学。

这便是有恒产者有恒心的道理。

当然,除了提高生产力,还可以由朝廷出面,招募大量劳动力进行大范围的基础建设。

这些劳动人员可以靠工钱致富,甚至朝廷施行基建时日久了之后,会逐渐形成一个有别于传统农民的工人阶层。

至于打击民间不合理的放贷,其实就是对民间借贷进行强制管理。

而这个方面,都需要朝廷去做。

PS:求推荐票、月票、各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