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大阪师团的优良传统(3 / 5)

肉绽。

是以,在寺内寿一任职的两年内,大阪师团的风气在明面上有所好转,记住,只是面上。

这也导致寺内勇现在看见寺内寿一都吓得直哆嗦。

到了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军大本营将大阪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

此时泽田茂就曾担任大阪师团师团长,虽然大阪师团的士兵初到关外,人生地不熟,但是士兵们各个好钻营,没多久就跟当地人打成一片。

泽田茂在大阪师团是个外来人,也拿习惯了自由散漫的大阪师团没办法,只能早日盼望调离大阪师团。

两年后,大阪师团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

1939年,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下令驻扎在伪满洲国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

仙台师团(即第二师团)接到命令后,急行军4天从海拉尔赶到诺门坎,抵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但很快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与此相反,大阪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按兵不动”。

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疾病患者剧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

此时的寺内勇已经是中佐军衔,担任大队长。

其所在大队在他暗中的鼓动下,大半士兵住进了医院。

当时的联队长在狂怒之下,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线进发,“联队长改行当大夫”的笑话也由此在日军中流传开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大阪师团的士兵们又耍起了新的花招——“消极怠工”。

从海拉尔到诺门坎,仙台师团走了4天,大阪师团却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

凑巧的是,大阪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双方宣布停战。

消息传来,掉队的大阪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上来归队,寺内勇甚至带队冲到了最前线。

双方原本协议好的停战,甚至因为寺内勇所部的举动差点又开了火。

就连留守的不少官兵也一边“带病”慷慨奔赴前线,一边万分懊丧地抱怨:自己居然没有机会打上这一仗!

当时的师团长泽田茂的说法是:大阪师团驻地太分散。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大阪师团,成了日军中最威武的部队,而率先赶到战场的第二师团却丢盔卸甲、伤兵满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