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2 / 3)

明是朕的大明么?不是!是千千万万百姓的大明。他们的战不会白打,他们的血不会白流,他们将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都在前任栽的树荫下乘凉,为什么就不能想着把树林子扩大一些呢?M.

有些人可能会说,攻打别的国家会造成生灵涂炭,会让百姓流离失所,会让士兵妻离子散。朕不这么看,朕不讲对错,只考虑利益。只要对大明有利的事情,那就去做。

….大明的土地就这么大,我们想要更多的资源从哪来?就拿交趾来说,那里气候温暖,水稻一年三熟,大明近些年天灾不断,刚好需要粮食。眼下朕手中有兵,火器精良,拿下那里易如反掌,为何不取之让他为大明百姓造福?

朕觉得,收回台湾不够,拿下吕宋也不够,甚至接下来的交趾也不够。朕要把更多的地方并入大明的版图!再不济也要插上大明的旗帜。

什么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不是朕该考虑的范围。

朕愿背一世之骂名,也要让子孙万代享福!

朕管这叫,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朱由检的语气变的激昂起来。

也许是受朱由检的话语鼓舞,站在朱由检对面的几位内阁辅臣也变得心潮澎湃起来。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是啊,周边这些个小国家,一个个有小礼而无大义,从来都是有奶便是娘,放下碗就骂娘。就拿那倭国来讲,就是典型的喂不熟的狗。

把这些国家灭了也没什么不好,毁了他们的文化,断了他们的传承。等过个两三代人,基本也就被大明给同化了。

没看那些**的百姓听说可以学说汉话时都乐成什么样了么?放到当年会说汉话那可是贵人的专属啊。

不知不觉,这些接受了儒家正统教育的阁老们一个个都跑偏了。

话说回来,整天呆在朱由检这样的人身边被洗脑,思想跑偏纯属正常。

不过却是也为大明带来了实打实的利益,年后从吕宋运回来的一船船稻米不都是铁证?当时毕自严心里就感慨万千,有这些一年三熟的地方作为大明的供给,还有什么天灾是熬不过呢?想想吧,一船粮食能救活多少受灾的百姓?

“陛下圣明!”

谈话在几人的心服口服中结束。

朱由检的这些话也是在前世从网上看来的。

讲得是侵略式发展到底是对是错。

当时就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是啊,侵略是不对,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