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值十抽一,永不加赋(3 / 6)

学好了。

赵诚觉得,这跟邻居三哥全民都去信奉宗教,都读宗教典籍,学宗教故事,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同时,这些儒生们的思想,跟宗教信徒的思想也都是一样固执的。

他们读了一辈子的儒家书,想要改造他们的思想,难度极大。

赵诚揉了揉额头。

“一步步来。看来,只能是一步步来了。”

赵诚选了一批看着顺眼的读书人,让他们负责为赫图阿拉城里的人口登记造册。

他选中的这些读书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年轻,都是十几岁。

不管学问大小,只要认字就行。

因为越是年轻的人,思想越容易改造。

如果是那些岁数大的,非常顽固,想要改造他们的思想,绝对难比登天。

赵诚可不想跟一些偏执的老书生较真儿。

他的这个选择标准,自然是让那些老文人们非常不爽。

这些老文人,普遍身份和地位都比较高。ωωw.

有的是官府中的吏员,有的是皇子皇孙们的老师,备受尊重。

赵诚却是看也不看他们一眼。

那些年轻的读书人,则是惊喜万分。

因为他们读书,都还没什么成绩呢!

所谓十年寒窗苦读,想要考取功名,更是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行。

参考《范进中举》的故事就知道,很多人都是考到老,能有所成就就算是很幸运的了,祖坟冒青烟。

现在,这位赵大人一来,就要让他们出面,给人口登记造册。

这差不多是官府吏员做的事情。

岂不是说,以后他们跟着赵大人,直接就能吃上吏员的饭了?

当然,也有人不屑,摆出文人的清高,拒绝了“赵大人”的邀请。

在封建王朝,吏员的作用很大,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可以作威作福。

但在真正的读书人眼里,是很看不起吏员的。

因为一旦做了吏员,就没有考取功名的资格了。

有些人真的是有更高的追求,以后还想考取功名,所以不想去做吏员。

也有人,则是自恃清高,想想古之圣贤,求贤若渴,刘备还得三顾茅庐才能请到诸葛亮呢!

他们觉得,必须得矜持一下,得推脱几次,然赵大人亲自登门来求他们“出山”,他们才能考虑出山。

这样才能抬高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