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孔子曰:我要做官!(2 / 3)

写?

即便是有人信,智瑶确实对社会了解不透彻,写出来的作品到底符不符合当代还是一个未知数。作品不适应于当代,智氏的后代可要死命的宣传了。

他琢磨着自己可以先整理出一个框架,什么书是智氏所需要,先把智氏壮大起来,再去考虑更广的层面。

那种奔着完成世界名著的想法去写,其余事情就不用干了,一辈子扑在书海不可自拔吧。

后面,智瑶时不时去孔子所在的庄园逛一逛,更多的时间则是跟学伴在一起学习。

智瑶多次观察下来,明确没人在记录孔子的一言一行。

这件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发生,需要等待孔子确实出仕无望,他的一些弟子才想了这么一个办法,活着无法牛逼轰轰,干脆寄望于一些事迹能留下痕迹。

并且,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其实是好多人一起完成,并不是单独一个人的作品,尤其还是一代接着一代往下“编”的那种。

说是“编”,主要是儒学的徒子徒孙跟孔子不是一个时代,没有亲眼亲耳听过孔子讲话和做事。

“公孙。”宰予又来了。

智瑶很想当做没听见赶紧跑。

宰予真的太能说了,通常还是话题一个接着一个,聊起来耗时太长,令不好告辞离开的人能听着讲一整天。

再则,智瑶压根没有去信询问智跞关于孔子在晋国各地旅游的事情,搞得被宰予问到,讲假话根本无法给予确切时间,讲真话又是言行不一。

“育人之所可否增之?”宰予问道。

啊?

智瑶还以为宰予又是来侃大山,表示自己很忙没空,多少是有点那什么,想着法子要溜,没想到是说这个,那可就有空了。

老智家现在大搞私塾,其中约两成师资是智瑶好不容易邀请或聘请的族人、家臣,剩下就全是孔子的弟子在扛大梁了。

孔子偶尔也会亲自讲学,很喜欢坐在一个高处,下面黑压压大一片人听着。

他本人一般是讲“礼”,老实说并不受到智氏一众人等的欢迎。

智氏的学生,他们要学的是可以用作进步的知识,不是去学循规蹈矩,不爱听“礼”那是一定的事情。

这么一搞,孔子本人的讲学反而没有子路、子贡、宰予、冉有等一些弟子受欢迎,好几次搞得孔子非常没有面子,逮住宰予就是一顿“礼崩乐坏”的训斥。

宰予为什么一直被孔子训斥?跟宰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