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世界第一大桥(2 / 7)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751 字 6个月前

场就是被任命为小组长,带着十来个扶桑女子织布。

仅仅是一个星期后,她就是成为了管理好几个小组女工的车间主管了,这薪水是大幅度上涨。

依照她的薪资,她只需要工作半年,就能够还清所有的债务!

不过能够和她一样的扶桑女子很少,别说扶桑女性了,就算是大乾里的女性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都不多。

这里头光光是识字这么一条,就足以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女性挡在门外了。

在大乾里,哪怕是大乾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更是大力扶持,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年头能够接受教育,尤其是正式教育的还是男性为主,目前全国范围内,没有任何一家官方或者私人的学校,公开宣称接受女性学生。

因此,女性要接受教育的话,其实只能是接受家庭教育,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通常也都是士绅之家。

贫困家庭是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别说私人家庭教育了,就算是学校允许接纳女性学生,贫困家庭也不会把女生送到学校去。

为何?

没钱!

这年头读书可不便宜,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自费上小学,都得咬牙死撑。

这个普通农民家庭,还是指有着自家田地,房屋,能够维持基本温饱的农民家庭,至于连温饱都无法实行的农民家庭的孩子,就别指望能够接受教育了,唯一能够获得教育,乃至出人头地机会的方式,那就是去参军。

士兵在服役期间,能够上军队内部的扫盲班,能够读书识字,退役后还能够被安排到体制内或者是工厂里工作。

这足以改变一个贫寒子弟乃至一整个家庭的命运!

如果不是这样,要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全国的贫寒子弟,都踊跃报名参军啊!

普通的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读书人都要死撑,而且这基本上只局限于小学,如果是有幸考上了中学,中学的学费是任何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都无法支撑的,基本上需要依靠亲友扶持。

至于再高的预科,普通的中产之家都会觉得非常吃力。

而大学,就更不用说了,每年几百两银子的学费,四年下来超过千两银子的学费,足以让大多普通的中产之家负债累累!

一些在普通人眼中的体面士绅,为了家中后代的教育,往往是提前多年就开始准备学费,以确保自家的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当然了,上述只限于自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