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晋商,通敌之嫌(1 / 3)

京城,老国丈周奎家中。

一位体态瘦弱的老太监坐在客位上。

身后站着两位小太监。

周奎坐在他对面处,一脸难堪道:“自古以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今皇命无故要我交出大笔钱财,实非皇上品行不正,全为乃尔等阉人耳边挑唆之过。”

“周老皇亲,您这话什么意思?”

“提出大明宝钞建议的人是你,又不是司礼监的人,更不是我。”

“我王体乾也不过是奉魏公公之命,前来收缴五十万两纹银而已,而魏公公,也不过是谨奉圣意,圣意,则取决于周皇亲自己的建议,而作出此等决断。”

“此事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好事,周皇亲能带头而为之,皇上已是对您刮目相看,好感颇多。”

“再说,皇上前些时日大兴募捐之风,您作为皇亲国戚,非但不支持,反而屡屡站在清流那边儿作为表率,跟皇上对着干。”

“昨日皇上之意,已经挑的很明白了,既是让您做一个天下的表率,也是给了您一个明哲保身的机会。”

“现今朝堂之上,党争何其严重,如若持续下去,对国家的伤害,会非常大,您作为皇亲之首,可不能因为某些文臣的道德制约,而被当成了枪使,被强行卷入了党争之中。”

“胡说。”

周老皇亲怒道:“那些清流官员,亦非是东林中人,一心体国,怎堪你等阉人如此污蔑?”

“国之重臣,乃天下学子之标榜,为大明治国之根本,为各地之表率。”

“我袒护他们,没别的意思,因为朝廷上,不能任由阉党胡来,更不能没有一点反抗的声音。”wap.bΙQμGètν.còM

“否则皇上,岂会被一直蒙在鼓里,难怪大明在走下坡路,都是有原因的。”

“皇上认为,现在不除了你们这些阉党,大明就能继续在维系天启朝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填缺补漏,可他没想到的是,天启朝的情况,又能比当前的崇祯朝好到哪里去?”

“如再不动刀改革,大明自万历起始的弊政苛政,便一直没办法得到改良,将会持续对大明的行政体系造成巨大破坏。”

王体乾听闻此番言语,不由得叹息一声,奉劝道:“总之,劝您老一句,年事已高,就不要瞎操心了,这些不是咱们能考虑的事情。”

“纵然您是皇上的老丈人,但在家国大义面前,您还是得做出一个决断来,不要一意孤行,站错了边,闹得最后一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