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反击,九千岁的挣扎(1 / 3)

清流党们一个两个全都傻了眼。

洪承畴在被崇祯择为南书房行走之职的时候,他们还都天真以为,这不过是个帮皇上批阅奏折,干杂活儿的随从。

在民间,充其量不过是个地主老爷的伴读书童。

可没想到,放在朝堂上,却一下变成了皇帝的亲信大臣,其权势,就像是当初的九千岁一般。

这也罢了,洪承畴不过是陕西那旮沓儿一个小小的督粮参政,之前发生的多起党争事件他并没有参与,一直以来都是保持中立。

再说,也没他说话的地儿。

因为官阶太低。

加上这人似乎有点儿才华,可为人处事方面,一向是胆小势微,向来圆滑,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唯一的不足,就是不贪功,在为官时,总喜欢把功劳让给他人领取,自己只想着干事儿。

就好比今年开元时,陕西那边儿闹了大旱,灾民急速增加,全靠他通过个人交情从隔壁邻省调了点余粮过来,一份儿粥化成三份,死顶硬撑,到头来,还真没饿死一个灾民。

可即使如此实干之才,他还是将此功劳让给了上级领导,仅仅赏赐的一点东西,他也给变卖成了现银,从隔壁省份购置了一些稻种,分发给了一些手里头还有田地的难民,并告诫他们不要卖田,来年一定丰收。

由此,虽无大名气,但他在陕北一带的百姓眼中,堪堪还算得上是有点儿声望。

不过当地大官见他听招呼,还能干事儿,所以也就不为难他,总而言之,这就是他在进入南书房行走之前,一直以来所干的事儿。

可没想到,这人有着狼子野心,得到皇帝亲信,获得圣宠之后,居然公然与阉党站在了一块儿。

口口声声提出来的募捐会长一词,如若不是大家伙儿知晓他的底细,还真容易让人误以为此人也是个地地道道的阉党成员。

但很可惜的是,洪承畴并不是,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更不会是。

因为他要做的不是清流,也不是阉党,而就是他自己,自成**,俗称“洪党”

这洪党指的是一些中立的能才干吏,为逃避党争,依附于洪承畴。

而洪承畴,官职卑微,全靠南书房行走一职,进入了帝国的核心圈。

赐予他一切的是皇上,如若有一日皇令一出,南书房撤了,洪大人就得卷铺盖走人。

所以这南书房的职位并不好待,能在南书房待下去的人,必是人中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