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弘光帝,福王朱由崧(1 / 4)

朱由检见他这样一副真情实意的诉说,不像是说谎的样子。

难道唐王之死真有隐情?

上一世,崇祯二年时,他记得自己看过这样一条奏疏,便是唐王朱器墭忽然七窍流血,暴毙身亡,然而死因不明,无法查证,国事繁多一忙,就给忘记这回事儿,亦再无人提起。

现在听闻他之言语,纯粹是因为自己歪打正着,将他们世子世孙给召进了宫来,这才让他们解除了囚禁。

而朱聿建年轻气盛,第一时间便换上了一身简朴的衣物来到乾清宫向皇上道明这一切。

朱由检若有所思,这唐王朱聿建在前世的时候,于崇祯五年继为唐王,封地南阳,之后虽然仗杀了一位叔叔声称为父被毒杀,虽为复仇,实则为尽孝,却又想,老唐王崇祯二年与其父亲相继离世。

这期间,倘若他父亲真是被觊觎唐王之位的某位叔叔给盯上的话,他又得遭受多少生死磨难和明争暗斗,才堪堪可以顺利在崇祯五年的时候登上唐王之位?ъìQυGΕtV.℃ǒΜ

朱由检回想此人的过去,后京师被清军阿济格率军逼近,朱聿建心急,不顾圣旨阻拦,私自募兵勤王,后被自己贬为庶人,圈禁于凤阳高墙大狱。

再之后的事情,便不知道了。

但朱由检心里却清楚,他的动机是纯粹的,只是有朝臣不希望藩王做大而已,朱聿建自十二岁起便经受诸多磨难,却并未浪费时间,一直都在被囚禁的奉承司内挑灯苦读儒学典籍,有一肚子的才华和抱负等待有朝一日可以实现。

再加上他处事过于鲁莽,年少为唐王,被朝臣忌惮日后会生出祸事,于是便煽风点火,寻机圈禁。

而朱聿建在凤阳圈禁期间,又被守陵太监折磨了七年,这才磨平了锐气,处事更加沉稳,从容。

一直等到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即位后,大赦天下,又通过大臣们的奏请,这才将他释放出来。

后弘光帝朱由崧于南京被俘,弘光朝覆灭。

朱聿建在镇江总兵郑鸿逵的护送之下前往福建,后被南安伯郑芝龙与吏部尚书黄道周,巡抚都御使张肯堂奉为监国,二十日后正式称帝,改元隆武。

更有一种迷信的说法,不足以考证,却易让人信服,唐王毕竟是宗族远支,按理血缘关系已经很淡,依据论序,当时最有资格承继皇位的则是万历皇帝的皇孙桂王朱由榔,是和崇祯同辈的兄弟,血缘最是正统。

可,却因为桂王远在广西,距离江南太远,赶不过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