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整顿歪风邪气,平反张阁老(1 / 3)

张嫣的眼里带了一丝惋惜的望着朱由检,“倘若此刻,摆在皇上面前的是万历朝时期的大明,那该有多好?”

“内有名师动刀改革,整顿吏治,大大增强财政与国力。

外有戚继光、李成梁南北大将镇守边关,整顿军备,扫敌平虏,稳固大明江山。”

朱由检摇头叹息道:“只可惜,即使如此,萨尔浒一战还是败了,反倒给了那建州的努尔哈赤机会,趁此稳定了后金根基。”

“要朕回到万历朝显然不太可能,可朕想的是,如若万历爷能够像秦时车裂商鞅那般,杀其人,抄其家,却不毁其功,维系改革成果,朕,也断不至,沦落到也要依靠阉党来处理朝廷事务的地步。”

张嫣点头应允道:“现今朝廷上的风向被阉党所引据,满朝臣工,无论昏庸无能之辈,亦或是能臣干吏之辈,皆不敢大胆引据进言。”wap.bΙQμGètν.còM

“虽然,皇上登基后第一天上朝就说了要广开言路,施行仁政,罢免苛政,但阉党不除,这在人看来就是句走过场的空话,可阉党一除,又如自断一臂,皇上将再不能得知宫外事宜,只得捧着一纸文臣们商议后早已加工好的奏折。”

“一要出宫,便又会遭到臣工们的竭力劝阻和为难。”

“所言极是。”朱由检激动道,“最是知我难处者,唯有皇嫂一人莫属。”

在煤山上自缢而亡时,回顾一生,最大的遗憾便是自己做的那铲除阉党的错事。

祸事伴随这一噩耗的发生接踵而来。

一直维持到了灭亡了的那一刻,无端的祸事,就像是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一般,生生压垮了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大明的祸事,对于大清来说,却是一件又一件的福报,所以另一个王朝也因为这个年迈巨人的倒下而崛起。

野蛮战胜文明,始终是一件坏事,或许清承明制,有了前朝的经验,各方面做的都很不错,但局限在于始终沉溺于前朝的阴影下,不思进取,故步自封,最后导致神州大陆落后于西方诸国,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

大明若未消亡,定能破而后立,明末百姓之思想开放,皇帝的进取之心,极易抓住迅速发展的机会。

只是可惜,当局者并未觉醒此番意识。

即便朱由检获得了第二次拯救大明的机会,他也看不透这点。

且听张嫣又说道:“朝堂上的很多大臣们,就算是攀附在阉党这边的人,其实心里头也有点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