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号藩入京,无奈之举(1 / 4)

这席守明也真是什么都敢说。

但仔细一去想。

即使相隔了遥遥近百年时间,他似乎也能见到那个铁腕洪武皇帝朱元璋,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而着想,不惜力排众议,克服重重阻力,以雷霆手段重行了分封制。

分封制施行之初期,各地藩王皆按照他的本意率领军队镇守边关军事要塞,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自从建文帝上位,便大兴削藩,间接成为了永乐盛世的缔造者之一。

而永乐大帝朱棣深知自己得皇位不正,于是为防止日后有人效仿,原本应当拥有兵权,并镇守大明边关的藩王们,却被圈养了起来,成了一个个的富贵王爷,再没了干涉国事的任何可能。

于是,本该是文武藩王彼此间制衡体系的大明,逐渐变成了宦官太监制衡文官,一个个的藩王成了富贵闲人,而武将也彻底边缘化。

那么导致最严重的结果,便是武将集团不受约束,独自形成家族性质的利益集团,并拥兵自重,以此来向朝廷索要粮饷。

倘若是藩王制度一直延续下去,至少地方武将集团再无做大的可能,当地的武装力量也可以得到保证。ъìQυGΕtV.℃ǒΜ

假如武将手握亲兵,没有管制,那么最终结局只会是像现在的关宁军一样,拿钱不办事儿,尽催粮饷,报上去十几万大军的饷银,实际上全集中在了几千人手里头。

也就是说,除了这几千人的精兵以外,大多无多少战力可言。

朱棣彻底废掉了藩王制的本意,可却并没从根本上除掉藩王制度,反而用了更多的条件去限制藩王,为了养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国库添加了不少压力,但也给现在重启洪武旧制带来了莫大的便利。

藩王在当地往往都是有钱人,朝廷上的官员都得给几分面子,结识的士绅世家大族颇多,先天条件良好,如果能够统兵,那么镇守一方平安,至少是不用朝廷操心拨款的。

毕竟,那是自己的封地,谁也不愿让外人占去,当地士绅也会出钱出力支持,当然,辽东地区除外。

非但如此,藩王体系所带来另一个好处便是,倘若某地藩王手握重兵,势力足以割据一方,甚至足以危及京师的话。

那么就代表着,这个藩王有能力去拯救千疮百孔的大明,他若上位,也仍是法理正统,作为一个备胎,同样延续了大明江山。

朱由检再次开口,“先生。”

“后生突然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