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老成谋国,另有奇人(1 / 3)

“皇上,您说的一点儿也没错。”

魏忠贤认真的望着眼前的朱由检,仿佛用尽了他这辈子所有可怜的学识,匆匆开口道:

“正德皇帝靠着太监王瑾把持朝政压制文官集团,才得以出关亲征,大败北元小王子。”

“在那些清流们看来,王瑾是奸臣当道,祸乱朝纲,必要处死而后快。”

“世人仿佛就认为这是真理。”

“但咱家是个老太监,不算是个完整的人,咱家说实话,对这倒还真是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皇上,您要是想听,可千万别动怒,咱家怕说了的话……”

朱由检鬓角微微上扬,对此有些感兴趣起来,“朕倒想听听,你一个太监,会说出一朵什么花儿来。”ωωw.Bǐqυgétν.℃ǒM

“但说无妨,皆属你无罪。”

“皇上,根据老奴浅薄的眼光看来,这世上的读书人分为两种,一种呢,就是嘉靖朝的海瑞那种洪武遗臣,两袖清风,一心体国,这属于少数人,而另一种,就是专为发财而来的,这种大臣,才是大多数。”

“这历朝历代,这世上唯有进了朝廷才是正经门路,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到了灾年,也断不怕没粮饿肚子。”

“而自洪武朝开元以来,太祖便扩招了科举,这一来,更多的寒门学子看到了机会,纷至沓来,就为了能在朝廷里头谋个一官半职,然后拿着铁饭碗,一辈子衣食无忧。”

朱由检白了他一眼道:“太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除了世家大族以外,普通人也能够通过寒窗苦读而报效国家,这也没错呀?”

“一开始没错,可到了咱们现在,这规矩已经将近两百多年了,刚刚施行时,确实出了不少能臣干吏,为大明添砖加瓦,尽责尽忠。”

“但后来,这些寒门学子进入了朝堂,博得一官半职后,便开始报团取暖,官官相护,彼此之间形成不少地区的党派,在历朝历代的党争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出现。”

“再后来,因为这些寒门学子越来越多,而我大明朝凡是中了举人,就免税,许多富商通过捐纳成功入仕,数目激增,至万历年间,官商便分之不清了。”朱由检佯怒道:“你的意思是,满朝文武,都是奸商?”

“是……”

魏忠贤瞟了一眼前者便低下头说道。

“不,不是。”

“老奴的意思是说,商人也是可以干活的,不过,像海瑞那样一心一意为国家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