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广州的发展(3 / 5)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142 字 2023-01-23

来你也知晓,还真不缺少东西,甚至每年那些蛮族每年过年时,还会送不少东西过来的!”王志方开口道,

“说实话除了春秋两季,实在是高温多雨,否则这地方倒是养老的好去处。”

冯智玳看着王志方自得其乐的从容姿态,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因为在生活物资上,农业学府这里是真的不缺少,或许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广州也越来越依赖农业学府。

依赖农业学府的教师传授当地的百姓知识,依赖农业学府的学生传播的耕种方法,依赖医舍之中走出的医行走,翻越千山万水不分民族的救助伤员。

很多部落或为了明年的耕种,或为了感谢医行走的救助,每到年关时都会拿出自己这一年收获中的精品千里迢迢向农业学府送过来。

为得就是希望明年时农业学府不要忘记自己,或者不要忘记自己的部落。

而别得不用说,单是袁客师留下来的在这时代最适合广州当地的节气日历,更被当地种田的百姓奉为耕种宝典,毕竟广州这边的气候跟广州以南的气候几乎是截然不同的。

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耕种节气,广州的耕种也算是有了精耕细作的基础。

而对广州的农业学府学员来说,在这里最难忍受的既不是这里大拇指大小的蚊子,也不是拳头大小还会飞的蟑螂,更不是令人湿热难忍的气候,而是思乡。

尤其是每到过年时,每位老师或者学生都会无与伦比的思乡。

所有来到广州这边的学员,必须要待满三年的时间。

三年后便可以回家,当然如果愿意留下来的人,那自然是会受到很大的优待。

别人不说,就看看王志方,一个还三十不到的青年,成为了农业学府的院长,就是因为他就是选择留守广州的人。

基本上,三年时间会成为一道坎,每年过来的学员已经逐渐增加到了一千人,但每当要回去时,其中的九百九十人会选择回家,选择守在广州的真的太少了。

毕竟哪怕自己在广州这边发展得再好,但自己终归还是要回家的。

从农业学府出来的他们,回家后不论去李泰手下的哪一个体系,都是抢着要的人才。

冯智戴与王志方两人吃完了茶点,冯智戴便是告辞,回到了冯府中。

这时候的冯智戴则是第一时间去书房见此刻已有稀疏白发的冯盎。

“回来了?”冯盎的语气中不见了当初的中气十足,但却依旧沉稳的令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