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自适应的妙用(3 / 5)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193 字 2023-01-23

呢!」

王玄策听到薛仁贵的话,也为自己的心中的动摇感觉到几分懊恼。

默默想到,的确如薛仁贵所说,虽然平常燕王看起来并不是很靠谱,但在大局观上却是从未有过什么错误。

比如安排自己在西海郡发展,不但最是适合自己的舞台,而且给了自己足够殷实的底子。

冬天将来,虽然一部分牧草并不适合在这片区域生长,生长势头没在下面时来得那般旺盛,但对自己来说,第一年自己已经适应过来,至少今年青储绝对足够。

甚至自己能够抽出手来在青海湖开始养鹅,所以自己算是站稳脚跟,到了明年会更适应。

李泰在回到了长安后,倒送了些禽类给在河湟谷地的杜楚客,让他负责管理。

因为在李泰的印象中,一般在山里面的农家都会养些家禽,逢年过节,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人情往来,都会杀只鸡鸭助助兴,从而丰富当地百姓的食物。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李泰给当地百姓的一些福利了,毕竟当地人太少了。

而杜如晦到底是贯彻了李泰的心思,就是在当地建立了一些禽类的场地。

其中有一部分的场地,是李泰为了减少对当地饲料的压力,所以选择进行放养。

基本上就是漫山遍野的放养,直接圈了一个山头,然后把一片区域直接划为了禁区,然后在几个有水源的地方设立了几个定时定点的投喂点,就让这些鸡鸭满山飞了。

这么粗放式的放养,说实话,杜如晦一开始倒是挺担心这些禽类会不会飞走,还派人把整个山拉起了栅栏。

不过后来杜如晦发现,这些赶禽的人技术不错,基本上鸡鸭都会定时回来吃饭,也就不担心了。

尤其到了冬天下雪后,哪怕是去主动赶这些鸡鸭,它们都不太愿意出去了,都挤在了窝里面,到底是里面暖和。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需要在晴天把它们赶出来透气,然后去清理清理它们的窝,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疾病。

至于鹅,因为这东西真不是主流的禽类,李泰把鹅也算进去送过来,那是因为鹅这种家禽护家,几乎算得上是农村家里的一霸,走起路来,那都是昂首挺胸,很傲的。

在放养鸡鸭的时候,丢几只鹅进去,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护它们不会被野外莫名其妙的各种生物叼走的命运,虽然这种折损也在李泰的承受范围之中,但是有鹅来护院的话,就更是能够起到吓走绝大多数小型掠食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