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流民成良民(4 / 5)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112 字 2023-01-23

不了他们,那他们肯定会看我爹与我交易的节奏,之后更是自己亲自跟我试一试。

但即使如此,真正剩下来给他们筹齐十万匹麻布的时间就不多了。

而且就算是时间充裕,以他们的性子不以次充好,以劣换优那才是怪事!

一群眼睛里面只有钱的家伙,也不看看这卖给得是什么人!”

这员工见到孔雀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对孔雀点头便告退了。

此刻,房玄龄与戴胄看着这些医科学生对流民做出了判断,便对这些人进行了初步分流。

那些满足劳动力需求的,哪怕拖家带口,他们也到吕才那里完成了登记入册。

另外还有一个窗口,这是登记这些老弱病残,把他们组合成了一个孤老院,安置在一些劳动力规模到达一定数量的地方。

当然这些地方也不止有养老院,像是什么医馆,小学,小卖铺,马车行……

想要维持一个村子的配套设施,基本上一个村子需要四五千的人口。

而李泰直接以行政规划的方式,强行把这一批人组合在一个小村庄里。

当然这些小村庄除了配套设施以外,还有相当重要的田地。

不过这地方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未开垦的,简单的说,也就是荒地。

只不过他们如果打算去开垦田地,那李泰肯定是支持的,果断的租借他们工具与种子。

第一年收成了,也就还上种子就行,但第二年就要收三成,第三年要收五成。

虽然李泰一次性收他们五成税收实际上挺狠的,但自己这块招牌也免除掉了他们很多苛捐杂税,让他们能在高陵成功的落户。

否则失去了自己的庇护,哪怕他们开辟出田亩,对长安如果想要抢夺也不过一念之间。

而他们在高陵落户,李泰也不会亏待了他们,至少他们这几年能狠狠的吃着高陵的红利,甚至他们的孩子也拥有前往高陵之内读书的机会。

虽然现在高陵农业学府的名声还并不显赫,但无可否认这种以扎根百姓为目标的学院,只需要一个机会,就肯能迎风而长。

与此同时,孤老院也安置在这些小村中,说实话,这些因为旱灾逃难,结果能够活着来到长安的老人到底是少数。

这些人能够活下来肯定意志力相当的不错,但此刻让他们真安稳下来,说不定一口气松了,然后就没了。

所以一些老人往往才吃了几天的小米粥,然后就这么安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