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电报,取道上海(3 / 3)

干干净净,小火轮启动了,沿长江驶向目的地-上海。

……

四月十五日,傍晚。

上海黄浦江面上,夏风习习,日落西山映出的残霞暮色,宛如一位垂死的老人,灯油枯尽。

外滩六号,大马路边上,一幢英国哥特式风格的四层建筑在暮色中耸立。

圆形巨大石柱,罗马廊柱,哥特风格的落地长窗,天主教的十字小尖顶,都在表明这里的卓尔不群。

这里是赫赫有名的中国通商银行总行大楼。

夜幕低垂,一层营业厅早已关闭,整栋大楼里漆黑一片,只有三楼最东边的一间房子,窗棂开启着,从里面透出一束微弱光亮。

一抹瘦长背影伫立在颜色斑驳的窗台前,还在丁忧期间的盛宣怀,嘴里叼着英伦烟斗在沉思。

身后宽大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新呈报上来的若干份报告,和几份上海《申报》。

所以这一切的内容,都是有关通商银行最新发生的大事件。

……

上世纪末,大清国刚经历过甲午战争惨败,笼罩在战争赔款的阴影中,

国库空虚,大清国的金融命脉,流动货币等,却全部掌握在外资银行手里。

华商的传统钱庄、票号无法跟体量庞大的洋人银行匹开,只能站在边上无奈的观望。

这时,矿产铁路大臣盛宣怀,向光绪帝呈上创办华商银行的奏折,很快得到了御批。

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中国通商银行开始在上海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