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说点奏疏上不能写的事(1 / 5)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2162 字 2023-02-01

等黄锦回过神来后,期待感瞬间拉满了,等着继续听惊天大爆料。但秦德威这时却闭口不言,不再往下说了。

“秦学士为何停下了?”黄太监催促说。

秦德威便又答道:“已经奏答完了。陛下询问情况到底如何复杂,为何牵连甚广,这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又何须再多言。”

黄锦大失所望,抱怨说:“不能多说几句?”

秦德威回应说:“几句话根本说不清楚,若陛下真有意深入了解,我再写奏疏详述。”

黄锦是从少年时就陪伴嘉靖皇帝成长的大伴,嘉靖皇帝登基后,因为黄锦年轻,大部分时间都从事服务性工作。

比如嘉靖皇帝的膳食、穿衣等事务,也只有黄锦最明白皇帝口味,其后又掌握了御马监禁兵。

随着年纪渐长,黄太监也渐渐向**型太监转型,对**的敏感性也直线上升。

所以听到秦德威的话后,当即就意识到,如果把这些爆料玩意写成正式奏疏,那效果就跟火上浇油一样了。

鉴于国情,地方大族根深蒂固,正所谓皇权不下乡,不是皇帝一道圣旨就能轻易摆平地方事务的。

举个例子,如果派人去浙江余姚查走私,只怕什么关键事实也查不出来,最后来一个查无实据。

那么上奏疏爆料的秦德威岂不就成了诽谤和诬陷,又该怎么处理?

所以秦德威故意这么说,应该不是为了作死,估计别有小心思。

于是黄锦也不再问了,转身就回西苑仁寿宫,向嘉靖皇帝复命。

嘉靖皇帝听到秦德威的爆料时,同样感到惊愕。

其实作为一个皇帝,他肯定知道,近十几年来东南时常有海寇出没,而且海商与海寇界限模糊不清,经常都是同一伙人。

而且嘉靖皇帝也知道,海寇时常与陆地“奸民”勾结,得知虚实后便上岸劫掠。

所以才会有越发严格的海禁政策,用应对北方鞑虏的思路来应对海寇,在海岸线严防死守,但却始终无法彻底根除海寇。

不过海寇规模有限,也没有什么**旗帜,成不了大气候,影响不到朝廷统治根基,只被视为轻度的疥癣之患而已。

乃至于与海上事务连带有关的事情,比如与日本国关系、日本国朝贡事务,更是完全不重要的小事了。

如果不是水货大学士秦德威拿这个当“借口”来争权,大明朝廷上下根本没人把日本国朝贡太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