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平常的一天(3 / 6)

大明小学生 随轻风去 2203 字 2023-02-01

酸,“那李泾到底是谁?为什么你会如此用心帮助他?我才只是个千户而已,好多年了也没变化。”

秦德威轻描淡写地说:“原因很简单,他有一个好妹妹,”

徐世安:“......”

随后秦德威又去了旁边户部,找到户部尚书王以旂,分析说:“时机实际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开始尝试南京和京师之间的汇通了。

大体是这样,长江上的抽分局、南方运河上各地的税关解银都可以先集中到南京。

然后也不用浪费人力财力千里迢迢的押送京师,只需要从京师这边源丰号提走就行了。

此外京师官员如果打算向南方转移银两,也可以把银子存入京师源丰号,然后从南京支取,领银票更好。”

这些都是户部范畴的事情,就看王以旂有多大的决心去推动了。

从户部出来后,秦德威又钻进了礼部,去见另一个尚书了。

跟着长见识的徐老三真开了眼,恍恍惚惚还以为秦德威是个首辅,什么事情都能插一手。

秦德威行过礼后,就莫测高深的对张老师问道:“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张潮莫名其妙,反问道:“准备什么?”

秦德威就提醒说:“老师,时代变了!”

张老师古井无波的回应说:“又又又变了?”

秦德威无视了张老师的调侃,直接说:“诗文赋文先放下,老师你要准备研究青词啊!别人或许可以躲开,但你这个礼部尚书是躲不开的!而且不写就是罪过!”

秦德威看似说得很不正经,其实都是对大势的预判。

嘉靖皇帝真正开始修仙后,便对青词数量和质量有病态般的追求,格外上心。

张老师内心深处对青词还是有点抗拒,别说张老师,任何一个正常士大夫都不会多看几眼青词。

张老师忍不住就抱怨说:“你整日里撺掇别人研究青词,又不见你自己写!”

秦德威答道:“谁说我没准备?我手里两百篇青词,各色题材都有,乃是我一个门生归有光的呕心沥血之作,短期内够用了。”

张老师:“......”

随后秦德威又想起另一个问题:“老师你有没有获得御赐银章?”

张潮摇头道:“我哪能有银章?一般只有内阁大学士才有,偶尔也有极其个别其它大臣获赐。”

银章就是皇帝赐予大臣的私人印记,确实非常稀少,而且是与密疏制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