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子非鱼,焉知鱼之乐(3 / 6)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326 字 2023-04-12

大州也如此,那么以法治国实非空谈。

而王孝通的想法与徐文远不同,他同样知道法治的好处,因为太原王氏家大业大、枝繁叶茂,一名长老相当于一名宰相、一名管事就相当于一名刺史,子弟们为了争夺有限的长老、管事,同样是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而诸多长老、管事之中,也有人在贪污**、蚕食着王氏的骨髓,所以王氏也有一套家法,其严峻程度,尤胜国法。

但那是王氏之事,一旦出了王氏的门,王氏子弟就是一个整体,要是全国上下都依法治国了,王氏如何借势壮大?如果照杨集这种做法,光是清算旧案都能令他们王氏萎缩七八成实力。

“徐兄,卫王推崇的以法治国看到是卓有成效的,只是我们入城以后,便受到自下而上的监督,境内子民在这种高压监督之下,根本就没有丝毫快乐自由可言,久此以往,性情恐怕会出现问题。”

王孝通向徐文远说道:“儒家讲究以德治人,而法家以律法来约束和压抑人性,人性如果被压抑得太久了,肯定就会出现大问题。这就好比是营啸一样,士兵们的情绪如此被压抑久了,最终会暴发出令人恐怖的力量。所以我等此番回去以后,应当广邀天下大儒,反对凉州的严法,让凉州人们无忧无虑的过日子。”

说到底,王孝通是怕了。

一路上看到凉州井井有条,人人遵矩守法,人人都习惯了依法治国的日子,单就这份井然有序,凉州已经凌驾于任何一州了,若是从此扩张到全国,世家门阀又如何贪赃枉法、为非作歹?

徐文远眉头一皱,默不作声,他出身于寒门,虽然是伪儒学的推崇者,但是并不认同王孝通的说法,以及所谓的反对。

时至今日,百家的界限模糊不清,很难区分出什么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了,而王孝通所谓的法家、法家子弟,顶多就是朝廷委任的执法者,但你能说他们是法家子弟?而不是儒家子弟?

而且朝廷之法、凉州之法,实则是给人们划出一条底限,根本就不像秦朝那么严峻,只要百姓不做违法乱矩之事,几乎都不用受到监督;而律法的存在,是在保护绝大多数的老实百姓,哪是恶意压抑人性了?再看往来不绝的人群,又有哪个像是被压抑的样子了?

所以王孝通所说的“反对凉州的严法”,纯粹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

但是王孝通的面子不能不给,徐文远想了想,便模棱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