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许远当了把文抄公(3 / 5)

“文脉一道,许家庄实乃蛮夷也,不,便是塞外蛮夷,也有几首佳作流传,许家庄连蛮夷都不如也。”“这样的蛮夷,侥幸小胜几场又如何,终究是上不得台面,比不了煌煌大道。”

儒门士子们,忽然把诗词歌赋抬高到代表文明大道的层面。

要求跟许家庄比比诗词歌赋,甚至主动谦让一些都行,就问许家庄敢不敢比,有没有这个实力?

软肋。

许家庄的软肋终于暴露出来了。

文化底蕴不足这个致命的问题,终究被儒门士子们给找到发现了,然后就是一顿痛打,死死纠缠不放,天天叫嚣挑战,肆意的嘲讽许家庄就是蛮夷。

面对这样的攻击。

支持许家庄的知识分子,当然很不服气,马上就要写诗作词反击,但很快变的垂头丧气。

不行,水平确实不行,好的作品是需要灵感,是需要天赋跟长期钻研的,许家庄文化底蕴太浅,平时忙着赚钱,没什么人去专门研究诗词歌赋,水平自然不够,一旦发布出来,只会贻笑大方,惨遭打脸。

诗词歌赋领域,却是儒门士子们的专业领域,是常年钻研苦练的技能,面对许家庄确实具有碾压般的优势,许家庄获胜的概率为零。

可是只得任由儒门士子们这么嚣张下去,挑衅下去,天天贬低嘲讽,许家庄只能无可奈何么?

……

时间来到了五月十五日。

南京,江南会馆,闭关大厅内。

钱澄之手里拿着毛笔,还在埋头伏桉,绞尽脑汁的构思诗词,桌上的废稿已有数掌之高,地上揉成一团的纸团更是无数,不知浪费了多少纸张。

但钱澄之熬红了眼眶,眼里熬出血丝,死了无数脑细胞,都写不出一篇佳作出来,全都是**。

闭关大厅中,另上百名的年轻学子也是如此,他们跟着闭关了十余天,也绞尽脑汁的构思诗词,但也难以写出佳作,这不代表他们这些年轻人没有才华,而是过去上千年时间里,优秀诗词已被写尽,想推陈出新难度极高,可发挥余地极小,没有极高的天赋和灵感,一辈子都写不出几首佳作。

“夫君,我这里写了首《如梦令》,你看看如何?”小妾苏紫玉款款走来,将一张字体娟秀的纸张,递到钱澄之面前。

“我看看。”

钱澄之接过看了看,眉头不由舒展开来,不错,写的非常不错,水平比他高多了,勉强算得上一首佳作,但又摇头道:“不够,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