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神农伯(2 / 3)

为工地,是因为这里研究的东西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研究的是钢铁锻造。所以,这里的场景就不会像朱常洛他们一进门时看到的那样高大宽敞的混凝土大楼。

反而这里是一个又一个的棚子和一座又一座的炼钢高炉。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座西山技术研究院到底有多大。

整个西山技术研究院差不多占地接近一千亩,和朱常洛知晓地一般现代大学占地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现在的西山技术研究院并不像后世的大学那样,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占了大多数的面积。这里占地最多的就是实验用地。

当然,要说到真正占地巨大的研究科系,那就是陈经纶领导的农作物研究了。整个西山技术研究院内的一半普通用地都是陈经纶等一干热衷于农作物研究的实验用地。

也正是有了这么大的用地,陈经纶他们的研究虽然缓慢,但是,进步无疑也是巨大的。

现在,他们培育出来的小麦种子平均亩产都可以达到五百斤了。

这对于古代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来说,无异于是放卫星啊!

因为,朱常洛也调过户部提供的数据,大明小麦亩产最高的地方是鲁西南,也就是山东的西南地区。那边的小麦亩产是可以超过三百斤的。

但是,这三百斤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土地都可以达到的。大多数地方的土地,亩产也就在一百斤上下。

想想看,如果现在一个农民种了一季的小麦,最后亩产才一百斤,估计他分分钟就要告种子公司卖假种了。

不过,陈经纶他们培育出来亩产五百斤的小麦,也是他们悉心照料的结果。这个五百斤的产量还是属于实验产量的。

真实的种植在西山皇庄大面积的佃户手中,他们的亩产也就是在三百斤上下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这样的成绩也是无比骄傲的。

所以,因此,在朱常洛的请旨下,万历皇帝也破例的给了陈经纶一个神农伯的爵位。这也是陈经纶可以在朱常洛面前自称为臣的原因。

到了炼钢实验基地以后,朱常洛在陈经纶的带领下走在这片火热的实验热土之中。

陈经纶说道:“殿下,臣带您来看这里,就是因为驸马爷研究出来了一种神奇的钢材。”

说着话的功夫,陈经纶他们就找到驸马杨春元所在的位置。

这时,杨春元正身穿一件简单的单衣,身上淌着细密的汗水,指挥着两个满身疙瘩肉的壮汉在敲打一块刚刚出炉的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