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三章:武将的未来(4 / 4)

大宋好儿郎 史小刀 1653 字 2022-12-24

道:“皇城司一定要确保秘方和工匠的安全,必要时……可除去一些别有用心之人。”

叶双愁看了眼赵祯,然后点头:“遵命!”

对于秦为这个曾经与刘家交恶再到成为坚定地皇帝党的少年,刘娥从踟蹰到心情平和,再到好奇……就这么一路走来。

她淡淡的道:“听说他在战场上杀了五人……有才谋,又有血性,难得……听说他还带了折家的那个折继祖一同回京了?”

“恩,有折继祖在,折家在府洲朝廷也能安心些。”

赵祯先是点点头,然后脸上还带着几分艳羡。

他也想上阵杀敌,只是身为皇帝,这辈子注定没得机会了。

刘娥看了他一眼,眼中带着慈爱,笑道:“那是沙场!那少年去之前就一直嚷嚷着要强军,这回去了府洲想来折继闵也管不住他,于是……倒是忘记了,他立下了军功,还不小,陛下准备如何封赏?”

这也是让赵祯头疼的地方。

按理说秦为立了军功,不仅击败了西夏李元昊,还让夏、辽两方的谋划落了空。

相信经过这一战,夏、辽两国也看到了大宋的态度,边境也能安生一段时间了。

这是大功。

若秦为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只要赵祯想,就算封个枢密副使,也不过是被群臣诟病几天罢了。

可如今他才十九岁,你听过大宋有十九岁的枢密副使吗?

什么九岁拜相、什么少年宰辅,这都是话本里的故事。

真要是这么干,别说群臣不会答应,就是王臻也不会答应。

过度的恩赏是捧杀,霍去病就是血粼粼的例子。

可若是不封赏,又难免会让忠臣寒了心。

人家毕竟是携大功回朝的,就连狄青和折继祖都有了相应的上次,若不封赏,就算秦为本人不在乎,理解他的做法。

但那些擒等着拿话柄的御史言官们恐怕就开心了。

有功不赏?来吧,我们来弹劾你,还有比直谏帝王更能邀直买名的吗。

这事儿若是放在唐、明两代或许不会发生,但若是在大宋,那还真有可能。

大宋的这群言官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