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潜山之战(二)(2 / 3)

汉末圣人 鸣奇 1067 字 7个月前

当地人天柱山的情况。

这唯一一条通往天柱山的道路,也是一条崎岖难攀的小道,特别是一些窄道,仅可容一人通过,且有路桩随时封堵道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绝非是一句笑言。

张辽知道此战难以轻胜,便派人前去劝降,若是能说动几人,那万事大吉。

可惜梅成等人着实不敢再信任徐州军,别说投降,真是宁死不屈。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决绝,梅成直接杀了张辽的使者。

这一次雷薄、梅成等人的想法很明确,投降是不可能的,只能死守,等到徐州军主力撤出,淮南才是他们的天堂。

张辽得知使者被杀,勃然大怒,便要准备出击。正巧这时,马铜送来了几个知晓潜山内情的人。

原来潜山作为南岳,朝廷是有专门设置祭祀的人。只不过天下大乱后,没人再顾得上他们,这群人没了生活来源,也只得在山上苟延残喘。

后来雷薄占据了天柱山,倒也没怎么他们,哪怕后来因为陈兰、梅成的到来,担心粮食不足,也只是将他们赶下山去。

不论什么时候,哪怕再是穷凶极恶之人,也很少对祭司、术士、相师、巫者、僧侣之类的人动手。

这些人修的是生死道,侍奉的是鬼神灵,哪怕旁人不懂,也多有尊重和避讳。

这些祭祀之人逃到皖县之后,居于一处破庙乞活,后为马铜寻得,一番相询之下,这群人尽是将所了解的天柱山情况原原本本地说出来。

雷薄、陈兰、梅成三人屯兵潜山之中,并不是设营于谋一处,而是分散驻扎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潜山是处山脉,而天柱山又地势险峻陡峭,并无大片可供驻扎的平地。

经过对各项情况的汇总分析,张辽几人得知,雷薄作为东道主,所部驻扎在天柱山上,其中一部主力屯于良药坪,约有干余人,为雷薄本部亲兵;其余各部分屯于周边山峰。

而且雷薄本人嫌山上环境较差,便在东北面一处天然湖水畔大兴土木,作为居处。

此地北面是扇子崖,东面是覆盆峰,皆是难以攀登的险地。而前面是良药坪,驻扎着上干的部队,因此雷薄身边,不过护卫百十人。

毕竟这地方不大,还得容纳仆人、女眷,护卫自然少了。

梅成所部分守西侧的天龙关、天仙峡一带,至于陈兰所部,则分布于天柱山西面的众山头之上。

看着对方的布置,张辽等人也有些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