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请君入瓮(中)(2 / 3)

汉末圣人 鸣奇 1076 字 7个月前

这时班英一旁的王朗说道:“班长史,既然黄刺奸和杨决曹有确凿的证据,倒是不如让二人讲清楚。”

“这个场合,实在不合适吧?”

王朗看着班英的姿态,心知对方在演戏,可他也不得不陪着对方演下去。

眼看班英又拒绝,王朗道:“若是普通案子,今日自不合适,可既然是谋逆大案,就不能轻视了。

须知徐州稳定,最是重要,若不清除这些奸贼,我们如何对得起曹将军对我等的信任。”

在场的不少人也纷纷劝说。

班英摆出一副无可奈何地样子,对众人说道:“既然王长史和诸位都要黄刺奸、杨决曹拿出证据,那二位就说一说吧。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这证据若是不实,冲撞了今日的宴会,我可不会轻饶你二人。”

黄浮道:“若不能让众位信服,我等便自请去职!”

“好!”

班英笑道:“那二位就说一说这案子吧!”

二人当着所有人,让人端来一个桌案,桌案上放满了文卷,很明显二人早有准备。而这么一桌文卷,很明显跟今日的案子有关,因此众人都看得有些心惊肉跳。

黄浮坐在席上,整理着文卷,而杨沛则从查办通敌一案开始说起。

事情并不复杂,五月份的时候,驻防郯县的亲军营左部在城中抓了一个董卓的探子。当然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敌对双方互派探子本就很正常。

曹援很快将抓获的探子,移交给了决曹处置。

杨沛本以为是个普通的间谍案,却没想到竟从中查到,徐州有人私通董卓。

杨沛对这个结果大为吃惊,他唯恐打草惊蛇,并不敢贸然行事,而是秘密联系了刺奸掾黄浮,一同查办此案。

查案的细节杨沛并未展开,反正是经过一番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之后,杨沛逮到了一条大鱼。

此时班英已经坐不住了,他打断杨沛的话说道:“如此大案,你们也敢私自行动?”

杨沛并未回答,而是对着班英躬身行了一礼。

这一礼的引申之意便是“你管不着”。

两汉司法是相对独立的,所以班英这个长史对于二人也只是负有领导职责,而不能具体插手其政务。

班英也不纠缠此事,而又问道:“都有谁参与到此案中?”

杨沛道:“刘效、戴武、鲁览······”

杨沛说了五六个名字,都是在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