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董卓迁都(2 / 3)

汉末圣人 鸣奇 1077 字 7个月前

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按照从洛阳传来的消息,董卓该干的,不该干的,能干的,不能干的都干了,整个洛阳算是彻底废了。

曹昂听了亦有些唏嘘,他在洛阳生活了这么多年,一如故乡一般。今日董卓这一场大火,儿时记忆,再找不到了。

幸好他因为建设藏书馆,以博士身份之便,从兰台、东观弄了许多书籍,之后又临摹一份,送到广陵,倒是保护了一大批书籍、资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得到此消息的徐州诸臣纷纷痛哭哀嚎,将董卓十八辈祖宗都骂完了,很多人到伤心处,慷慨激昂而又涕泗横流,让人观之落泪。

更有甚者,竟然出言请求曹昂出兵成皋,以讨董卓,全然不顾曹昂已经发黑的脸色。

曹昂倒也不惯着众人,反正他老子、岳父都在前线,谁要是想讨伐董卓,他立刻将其送过去,遂了对方的心思。

大家咒骂董卓是真的,但爱惜小命也是真的,之所以义正言辞,多是表演给旁人看的。一看曹昂不讲武德,使出了杀手锏,众人也只得不再多言。

曹昂对于迁都一事倒是高兴,小朝廷去了长安,离着徐州更远了,也便更没人管自己了。

而且曹昂觉得董卓这步棋走的很漂亮。

明面上董卓迁都的理由是“案《石包谶》,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暗地里众人都认为是“董卓以山东兵盛,欲迁都以避之”,唯有曹昂却是觉得,董卓之意,远非于此。

在曹昂看来,董卓是怕了,但并不是怕关东联军,而是身后的皇甫嵩。

皇甫嵩拥兵数万在三辅,若是与关东联军前后夹击,那董卓必然败亡。虽然这种可能并不大,皇甫嵩很难去捧关东人的臭脚,但谁又能保证呢。

董卓辅政虽不过数月,但已经看明白了。任凭他如何对关东士大夫掏心掏肺,这群人也不买他的账。

既然如此,还不如迁都长安,获取关西士族、勋贵的支持。

迁都意味着国家核心从关东转移到关西,可以说迁都一事是董卓向关西士族、勋贵献上的一个投名状,而为关西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董卓,自然理所应当成为关西士族、勋贵的领头羊。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董卓一迁都,皇甫嵩乖乖地交出了兵权。

而历史上董卓在回到长安之后,老毛病又犯了,企图以并州人制衡三辅人,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