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名利动人心(2 / 3)

汉末圣人 鸣奇 1080 字 7个月前

方给架空了吗?

“现在幕府都已经安排好了,再分薄权利、官职给他们,他们倒是愿意,但我真成他们的傀儡了。”

再说这件事同样涉及到利益划分,哪怕曹昂愿意,以班英为首的元老派们也不会愿意的。

郭嘉却是笑道:“我可没说是给他们明公身边的官职。按大汉律,‘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明公就任徐州牧已数月,不知可为朝廷选材乎?”

曹昂听了恍然。

他身边没官位,可朝廷有啊。

不喜欢的,不想留的,威胁大的,可以通通送往董卓手里,剩下的小鱼小虾,就翻不起浪花来。

此釜底抽薪之计也。

······

曹昂定下计来,立刻下令各郡国举孝廉、茂才。

此时徐州上下刚被关东诸州郡讨伐董卓的消息震得一时哗然,还未缓口气,这注意力又很快被举孝廉、茂才之事给吸引了过去。

相对于前者,大家还是更在意后者。

毕竟讨伐朝廷的事虽不常见,但那是别人的事,大家也就是听个乐子,而举孝廉、茂才之事,则事关众人自身的利益。

去年整个徐州局势动荡,混乱不休,各郡国国相、太守多有空缺,举孝廉、茂才之事便被耽搁,谁料到今年春天,曹昂直接下令,各郡国举四人为孝廉,四人为茂才。

大汉二十万户以上郡国举孝廉的标准是每年两人,举孝一人,察廉一人,茂才也差不多。这一次数量足足多了一倍。

但曹昂也有理由,去年徐州各郡国举孝廉、茂才之事因战事耽搁,今年多出的是补去年的。

这冠冕堂皇而又理所当然的理由,谁来了都反驳不得。

曹昂命令一下,争着做孝廉的都挤破头了,二十个名额,不知道有多少人眼巴巴地看着,为了得一个孝廉的身份,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两日,各种各样身份的人拐着弯地向曹昂打听情况,走关系。

看到众人这个态度,曹昂满意了许多,不枉他丢出这么多肉骨头来。

在大汉当官的方式,主要就是举孝廉、茂才、征辟、明四科、特科、军功这几种,不提最后一条,前几者是有优劣之分的。

刚开始大家最喜欢受征辟,毕竟在大佬手下做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脱颖而出,但这种机会并不多,且极其吃关系,大多数人只能被郡里、县里征为吏。

而之后更大规模、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