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 / 3)

汉末圣人 鸣奇 1075 字 7个月前

用搞“直百钱”。

赵云说得刘备难道不懂吗?可通货膨胀、信用问题都是以后的事,不能让老兵痞们满意,那是会死人的。

曹昂看向班英,轻声问道:“这件事公玉和旁人商量了吗?”

班英说道:“只我一人!”

曹昂是在问郭嘉,毕竟平日有事,班英多是先和郭嘉商量,再来找曹昂做出决断,今日却没叫着郭嘉。

与班英的态度相比,郭嘉的态度更重要。

若是连郭嘉都是这般看法,这件事就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那曹昂也要不顾三七二十一,直接开抢了。

而班英的回答,未必是真,但可以说明,看来郭嘉是不愿掺和,也从侧面说明,这件事还有缓冲的余地。

以郭嘉的身份,确实不适合掺和到此事中。他是曹昂的少年好友,最信任的文臣,妹夫,幕府最重要的属官,他若是再与诸官吏打得火热,为众人的利益跑前跑后,怕是曹昂便睡不着觉了。

因为郭嘉不争不抢,所以曹昂才能对他完全信任;而因为曹昂对郭嘉完全信任,就要求他不能争不能抢。

而班英是元老派之首,亦是幕府之首,但跟诸武将的关系又比较疏远,由他给曹昂提起此事,最是合适。

就像历史上的张良劝刘邦大封功臣一样,刘邦可以接受。若换了萧何这个沛县老人,刘邦怕是就要多想了。

曹昂犹豫了一会,这才言道:“之前是我糊涂了,多亏公玉点醒了我,公玉大事不糊涂啊!”

“都是英的本职工作。”

曹昂没有直接回答此事要不要做,而是又问道:“公玉,你可知王朗、赵昱、陈登他们几人是什么态度?”

王朗、赵昱、陈登几人是徐州世家的代表,几人的态度基本代表徐州世家的态度了。

班英知道曹昂担心什么,便言道:“我倒是小范围地跟王从事,赵法曹(赵昱),陈尉曹(陈登)几人谈起过此事,对于徐州的豪强宗贼,他们也颇多看法,认为这是祸乱之源,至于如何处置,倒是没太多意见。”

曹昂心中明白,没有意见便是最大的意见。

这些人也愿意看到地方宗贼的覆灭。毕竟这些占据土地、人口的宗贼若是不覆灭,他们又如何获得更多的资源。

曹昂心中一安。

这个国家尚未经历数百年混乱,隋唐时期的门阀尚未出现。在地方上,掌握土地、人口资源的地主豪强和掌握教育、舆论资源的世